第102章 妙不可言(月末最后一天,求张月票(1/2)
第102章 妙不可言(月末最后一天,求张月票)
事到如今,大臣们纷纷肯定自己的想法没有错。
李隆基就是在这以公谋私,拿着张九龄折子说事,实则是自己想听这红楼梦。
要不然的话,你怎么连那曲都知道。
分明就是事先了解过。
事实正是如此,自从李隆基看过捉放曹后,对那戏曲真是念念不忘,平时勤于政务,这一上茅房,就开始研究戏曲。
正当这时,一波红楼大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长安城。
仅仅是那只言片语,便令李隆基是心痒难耐,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一探究竟,按理来说,他一个皇帝,召几个民间艺人,来宫里演出,这算不得什么事。
但是在当下,他正在与大臣们全力解决帝国的财政问题,而这也是帝国最最最最麻烦的问题,他可不想出任何差错,他必须还得谨守自己之前定下的规则,就是尚节俭。
再加上,大臣们此时正怀有报复心态,如果他直接让人来宫里演出,可想而知,会是怎样的狂风暴雨,绝对会被大臣们给喷死去,他身为皇帝,也是害怕,就只能忍着。
正好这时,张九龄递上了个完美的理由。
他赶紧借题发挥。
可以说,是好不容易才将这些人给请来,必然是要看全套的。
不然太亏了。
要知道时下曲赋其实更为流行,而类似于参军戏的戏剧,是远不如曲赋的。
看戏要不听曲,这戏就等于没看。
张说他们心里门清,而且他们中有些人,也觉得皇帝如此大费周章,来看这一出戏,也是可以的,至少这不会打破姚宋定下的规矩。
就怕皇帝硬来。
当然,更多人也是奔着吵架来的。
看吧!看吧!
不看,哪能看出问题呀。
在皇帝的吩咐下,陶莫便让令狐宝娣和琴儿入得院来。
不废话,奏乐,开唱。
那琴儿是专业的,令狐宝娣是业余的,但是令狐宝娣这愣头小子,一点也不怕,表现欲望极强,反倒是琴儿显得很是紧张。
她头回在皇帝面前表演。
刚开场时,这嗓子紧的很,反倒是令狐宝娣更为从容,显得更胜一筹,但是渐渐地,琴儿也受令狐宝娣的感染,嗓子慢慢开了,二人唱得又是你侬我侬。
这一首曲,在坐的大部分人,都是听过的,他们此时更关注李隆基。
只见李隆基端着酒杯,时而沉浸式摇头,时而皱眉,时而欢喜.。
全场就他最为投入。
一曲毕。
李隆基将酒杯放下,神情极其严肃地问道:“诸位以为唱得如何?”
源乾曜如实道:“倒是很一般,只是说听着也不让人生厌。”
令狐宝娣撇了下嘴,心想,你个老儿懂得欣赏么?我在一鲜绝演出时,那是人人鼓掌。
那礼部侍郎韩休更是直截了当道:“光从此曲来看,说是靡靡之音,亦不为过啊。”
他们都是文坛大家,听惯了高雅之赋,突然来一首林妹妹,这确实有些违和,也入不得他们的法眼。
他们对这首曲的评价,就是市井俚曲,可不能再高了。
拿到皇宫来听,可真是抬举了此曲。
姜皎突然道:“话也不能这么说,虽然这二人的唱功很是一般,词就更显一般,但贵在唱腔、曲调极为新颖,是别具一格,听着倒是另有一番滋味。”
这首林妹妹,那是根据红袖完善过的唱腔来唱的,跟时下的戏曲,是一脉相承。
李隆基听得直点头道:“姜大夫与朕的看法一样,其实方才他们二人有诸多失误,但却令人仍想听下去,其关键原因就在于曲调和唱腔的特殊。
在朕看来,此非标新立异,博人眼球,而是与那戏剧相辅相成,拆开来看,或许是有些不尽如人意,但若结合戏剧来听,便能脱胎换骨,往后这种曲风,必会自成一派,到时诸位不但不会这么说,平时还会在家吟唱。”
源乾曜愣了下,似乎也没有想到,李隆基会给出这么高的评价,旋即道:“别人臣是不知道,但臣决计不会在家哼唱此曲。”
李隆基只是微微一笑,并未与之争论。
王熙瞧在眼里,心道,不愧是梨园祖师爷,眼光就是跟别人一样。
李隆基也是一身的艺术细菌,见惯了高雅之词,按理来说,也应该跟源乾曜他们一样,不屑一顾,但他在戏曲方面,是有着远超于他人的眼界,这就是天赋,没有别的可以解释。
姜皎与他虽说是患难与共,但与李隆基患难与共的人,多了去了,许多人都被赶出朝野,甚至被杀,唯独他是一直受到李隆基的宠信,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
正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啊!
而且,无论是武婕妤,还是以后的杨贵妃,都是非常精通音律,光凭样貌,是吸引不了李隆基的,最多也就是打一盘遭遇战,是不可能僵持为持久战的。
潘好礼不明其理,见对方唱得很是一般,但李隆基却赞不绝口,只觉你这也偏袒的太过明显,待会演过之后,谁还敢批评,于是道:“陛下是来断案的,还是来评曲的?”
李隆基笑道:“朕当然是来断这红楼梦是不是靡靡之音,可若不评,又如何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