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大智若愚(2/2)
王守一却是点点头道:“就只是这么简单。”
李隆基一愣,眼中满是困惑。
其余大臣也是如此,立下如此大功,王守一谦虚的有些过分啊!
李隆基就问道:“守一,你为朝廷解决如此棘手的问题,大功一件,可朕看你,好像也并不感到开心,这是为何?”
王守一道:“回禀陛下,臣所为,其实不过之万一,甚至还有可能,会给朝廷带来麻烦,更谈不上功劳。”
李隆基越听越迷糊,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守一道:“其实事情很简单,就是臣并未亲自管理此事,而是全权让无名学院负责。”
大家皆是一愣。
所以这事能够成功,就是你什么都没有管?
这.!
李隆基又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又听王守一继续说道:“而无名学院则是以行善之心来处理此事。首先,无名学院保证,只要隐户愿意归籍,将会提供一些路途盘缠,同时还给予一整套农具。
其次,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保证先有土地再归籍。这其实是隐户们最为担心的,他们中许多人,成为隐户,只因朝廷没有给他们土地,却又让他们交税。
他们怕归籍后,还是没有土地,到时拿什么交税。而无名学院是以行善之心来做此事,而非是下达命令,故此表示,先让他们登记,等有土地后给他们,他们再归籍。
最后,隐户若因归籍的原因,而失去现有的生计,无名学院还会帮助他们找到生计,直到朝廷分发土地为止。”
说着,他似又想起什么,补充道:“还有一点,就是无名学院去行善的,都是一些十四五岁的学生,隐户见了,倒也不害怕,敢于去询问,沟通起来自也非常顺利,隐户能够更好的了解其中缘由。”
“原来如此。”
李隆基点点头,道:“朕是明白了,那无名学院设身处地为隐户着想,如此一来,隐户自然也就再无后顾之忧,故而才有今日之功。”
虽然是同一件事,但是官府强调的是罪,隐户就是违法犯罪,那么恩就是赦免。
而无名学院强调的是善。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正是。”
王守一又道:“但是说来说去,还是朝廷要给予土地,此事才能够圆满,而这恰恰是其中最难的,臣自问无法做到这一点,故此,臣担心会因此连累朝廷,又怎敢邀功。”
李隆基点点头,不禁看向宇文融。
扩户扩户,要是不给土地,这户扩了也没用,就是将人逼死,他们也拿不出钱交税。
这土地是肯定要给的。
这么一看,朝廷好像是亏的,来一户,就得给一户土地,这哪是认罪自首,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可是账不能这么算,如今前来自首认罪,多半都是那无地之人,但后面还隐藏着一个庞大的群体。
群众里面也是有奸猾之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不是说人人没有土地,才选择当隐户,还有大部分人,是不想交税,不想服役,才当了这隐户,他们故意将土地放在寺庙或者权贵名下,以此来避税。
朝廷任务就是要将这些非法土地全部清查出来。
这才是土地改革的核心。
但这也是千古难题,李隆基也相信王守一干不了这活。
宇文融立刻站出来,道:“祁国公谦虚了,这也是为朝廷开了个好头,而且,朝廷将来亦可以此为范本,去协助隐户归籍。”
彼之毒药,吾之粮草。
动土地之人,向来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但是宇文融却认为,大家都不敢干,我若干好的话,不是更能体现我的才干。
况且要动土地,就必须给予极大的权力。
在他看来,王守一这就是在传球给他,他自然也是投桃报李。
而且,现在王守一立下大功,是铁一般的事实,他得表现出认同、合作的意愿,而不是敌视。
张说突然道:“话虽如此,但是祁国公也是功不可没,此番安业,无不透着为民置产的思想。而且我听闻祁国公主动让自家的隐户去自首认罪。”
王守一稍显尴尬,又是谦虚道:“陛下委以重任于我,我自当以身作则。”
“这也极是难得啊!”
张说又向李隆基道:“陛下,臣以为之前隐户归籍一直未能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官官相护,而朝廷对此又缺乏监督。”
李隆基点点头道:“这一点,朕也早已察觉。”
张说道:“既然祁国公如此出色完成任务,何不继续委以重任,让安业署全权专管安置隐户,而户部则专管土地一事,二者是各司其职,且又可相互监督。”
宇文融不禁骂道,你这只老狐狸,可真是亡我之心不死啊!
李隆基显得有些犹豫,又看向王守一,“守一,你觉得如何?”
王守一忙道:“陛下,臣能力有限,不敢担此大任。”
张说笑道:“祁国公不废一兵一卒,仅凭民间一个小学院,便轻松解决这棘手之事,这是大智若愚啊!”
张嘉贞立刻站出来,道:“臣也支持。”
李隆基思忖半响,道:“好吧,就依二位相公所言,由安业署专管安置隐户,至于土地一事.。”
他瞧了眼宇文融,“朕到时会专派一人来管此事。”
张说其实也明白,这事必然是交给宇文融的,他只求王守一能够起到制衡的作用,可别让宇文融大权独揽。
“陛下圣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