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多事之秋(2/2)
说罢,他又看向王熙,“难道你还会作诗?”
“我当然不会。”
王熙摇摇头,又道:“我们对外就说,先生自认不会诗赋,故而不去参加歌咏大赛,这也符合无名先生的性格。”
王爽道:“那多丢人,往后咱遇到武崇文他们,还能抬得起头么。”
李诫满道:“可不是么,孤儿他们当场应战,转而我们又不去参加,可真是太丢人了。”
皇甫僧念也是眉头紧锁。
想想也确实可怕。
之前武崇文他们几番吃瘪,可正憋着一口恶气,若是临阵退缩,让他们逮住机会,不得让他们嘲笑一整年。
到底他们可都是年轻气盛。
王熙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这诗词歌赋,他脑子里有得是,毕竟当下李白、杜甫、白居易都还没出来,更别说后面还有苏轼、李清照。
千古绝句,真是信手拈来。
但问题是,诗赋是要有意境的,不可能望着太阳写出“床前明月光”,这也太离谱了。
关键,还是解释不通。
音律、戏曲,这些都还好解释,毕竟这都是不入流的,是市井文化,而且他们这些纨绔就爱这些,常年受这些熏陶,恰好天赋异禀,就能一鸣惊人。
但是要说诗赋,这可是代表着当下最高学问,文学殿堂中最为璀璨的明珠,就没有办法用天赋去解释。
那么到时他们就只能假借陶莫之名,而这将会带来无尽的麻烦,因为戏曲是新出来的,大家都不懂,就还好糊弄,但是诗赋的话,懂得人太多,到时他们来一首千古绝句,一鸣惊人,必然会引来许多文士上门求教,陶莫铁定穿帮,这方面,老陶就是再努力做作业,也是补不上的。
要是不去的,又伤士气,尤其是会影响到,陶莫在学们心中的形象。
这也是很要命的。
这一群学生全都是纨绔子弟,陶莫能够压得住他们,那就是凭借高人的形象。
尤其是当初,陶莫利用戏曲让他们重返酒楼,这令他们无比崇拜,对于先生,那是言听计从。
这也是要维持的。
不然的话,这学院就开不下去了。
“去是肯定要去的。”
王熙道:“但是诗赋咱们都不行,所以还得另想办法。”
李诫满道:“这诗赋可是玩不了巧的。”
王熙道:“我知道,所以你没看我现在很郁闷么。待会以老陶的名义,让他们去扫茅房,md,尽给我们添乱。”
王爽直点头道:“这得扫三天,一天还不行。”
王熙点点头,又道:“此外,咱们对外还是放出一些消息,先生为人低调,故而不想去参加歌咏大赛,等到他们咄咄逼人,咱们再勉为其难的接受。”
皇甫僧念道:“相比起这歌咏大赛,李林甫那边才是大事。”
王熙点点头,又道:“这你们倒是放心,我心里有数,毕竟这是我们最为擅长的。”
隔日,王熙刚刚出门,准备去上学,可是刚刚出得大门,便见到一辆马车停在对面,车帘掀开,但见李林甫朝着招招手。
这么心急吗?也对,这个机会对于他而言,确实非常重要。王熙立刻走了过去,行得一礼,“李叔叔是来找我爹的么?”
李林甫笑道:“李叔叔是来送你去上学。”
“啊?”
“先上车再说。”
“哦。”
上得马车,李林甫便道:“雀儿,你这般聪明伶俐,应该知晓李叔叔是为何而来吧。”
王熙眼眸转了转,嘿嘿道:“李叔叔定是为那唐戏而来。”
李林甫笑着点点头道:“雀儿果然聪明,昨日先生暗示交由你们来抉择,不知雀儿有何想法?”
王熙煞有其事道:“不过李叔叔,昨日你可是说错话了。”
李林甫一惊,“说错话了?”
“嗯。”
王熙点点头,“我家先生素来低调,可是最不喜出风头,昨日还有传言,说咱家先生只会旁门左道,不懂诗赋,但我家先生,却吩咐我们,不能与之人争辩,且表示不想去参加。
可是李叔叔昨日却又是唐戏,又是什么外宾,这可惹得先生不开心,先生之前让我们去酒楼演出,为得是行善,可是有教育意义的,但若去给那些外宾表演,为得是名利,先生当然不是很喜欢。”
李林甫忙解释道:“我这么做为得是王爷,而不是想出风头。”
说罢,他又重重一叹,“不过这也怪我未有深思熟虑,之前若与你商量一番,就不会惹得先生不开心。怪我!怪我!”
说着,他是只拍脑门。
这演技真不愧为大唐第一影帝。
李林甫表面是在责怪自己,但是实际上则是暗捧王熙。
王熙当然是顺着演,嘻嘻笑道:“不过李叔叔也莫要担心,我已经说服了先生。”
“是吗?”
李林甫很是欣喜道:“不知雀儿是如何说服先生的。”
“很简单,就是行善啊!”
王熙道:“李叔叔可以将那晚会,变成慈善晚会,鼓励那些外宾捐钱,这不就行了么!”
慈善晚会?这法子好,师出有名,又可名利双收,真不愧是无名先生。李林甫听的是目光急闪。
王熙道:“李叔叔以为如何?”
李林甫一怔,忙道:“可行,可行,李叔叔认为这大为可行。”
而王守一、皇甫尚德他们在安业署扩大职权后,也是忙得不可开交,而这都是王熙他们所期望见到的。
得给他们一个努力的平台,不能总是推一下,就走一步,得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而当下对于安业署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全国执行任务。
皇甫僧念已经将他们的计划,告诉皇甫尚德,也就是以借的名义,去帮助那些隐户,但如果他们能够连续三年交税,便不用还这钱。
并且还将借钱的坏处,告知他们。
借钱就得去要债,你派谁去要,如果让地方官吏去要,你能保证他们不多要,万一有害群之马,引发民怨,必将得不偿失啊!
王守一、皇甫尚德都觉得有道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又去跟宇文融商量。
“此法倒是可行。”
宇文融点点头,又道:“不过这可得拿出不少钱来,我可是做不了决定,还得由陛下来定夺。”
皇甫尚德忙道:“那就有劳扩地使了。”
“且慢。”
宇文融手一抬,“这是你们安业署的事,还是得你们自己去跟陛下说。”
王守一与皇甫尚德相视一眼。
宇文融笑道:“无论是陛下,还是张相公他们,都还是希望我们能够相互监督,倘若只有我一张嘴说话,只怕大家都会乱想。安业署成立也有些时日,我倒是觉得这道折子,是上得恰到好处啊!”
“扩地使言之有理啊!”王守一点点头。
又聊得一会儿,宇文融便告辞了。
他一走,王守一便是骂道:“这只狐狸,可真是不容易糊弄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