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强者从不抱怨环境(2/2)
王熙道:“可以安排他们坐门口么。”
李林甫道:“坐门口?”
王熙点点头道:“李叔叔是知道的,我与那吐蕃人,可是有恩怨的。”
李林甫讪讪道:“这到底涉及到外交,可不能这么胡来。”
顿了顿,他又小心翼翼问道:“陛下可知你与吐蕃使臣发生冲突?”
王熙道:“知道啊!但是陛下还夸我没丢咱汉儿的脸。”
李林甫又问道:“真的?”
王熙点点头。
李林甫稍稍点点头,“安排在门口自是不行,李叔叔将他们安排到后面,也算是为雀儿出一口恶气。”
王熙嘻嘻笑道:“那也行,就多谢李叔叔了。”
李林甫呵呵道:“雀儿若有所求,李叔叔定能帮你办的妥当。”
王熙心想,狗日的,你真是会说话,明明你有所求,还说得我求你似得。靠!
其实关于各国席位的安排,李林甫心里早就有数,这种事他非常擅长,偏偏吐蕃这一席,他有些拿捏不准。
还真不是说礼物的问题。
因为他是知道王熙跟吐蕃小王子发生过冲突,可是随后皇帝就将此事交于王熙。
李林甫认为,这里面定有原因。
他才不管什么吐蕃不吐蕃,他只关注皇帝的想法。
经过一番试探,印证了他的猜测,他自也知道如何安排。
在得到李隆基的肯定后,李林甫登时是风光无限,没有人再将其视为帮王熙干活的。
无论是外宾,还是朝中大臣,都得来跟他打交道。
王熙自是心如明镜,他在打算利用李林甫时,就知道是拦不住李林甫的,关键这也是他要利用李林甫的地方。
故此,他就只管宴会的内容,以及在学院加紧排练,因为他们不但要参加慈善宴会,后面还有一个歌咏大赛,日程是非常紧迫的。
四方馆
西馆。
突厥使臣顿善回到屋内,只见屋内坐着一个俊美的少年,他不禁笑问道:“宓儿怎未出去游玩?”
那俊美少年一手托腮,愁闷道:“我本想去那无名学院瞧瞧看,哪知却不让我进门。”
顿善皱眉道:“你未有告诉他们,你可是我突厥王子么?”
那少年摇摇头道:“可是算了,那无名学院的学生,都好生厉害,我可不想去挨打。”
顿善哈哈一笑,又道:“可是不一样,你若要去,我来帮你安排。”
“那倒是不必了。”
那少年突然问道:“对了,顿善叔叔,你方才去干什么了?”
顿善道:“我去会了会那吐蕃使臣。”
那少年道:“又是吐蕃?”
顿善笑道:“宓儿有所不知,这番吐蕃使臣来长安,其目的并不在于大唐,而是在于咱们。”
少年惊诧道:“是吗?”
顿善点点头道:“几个月前,吐蕃攻打小勃律,被赶去救援的唐军,打得大败,从大唐最近的态度来看,与吐蕃的关系怕是难以缓和。
而吐蕃野心也不小,一直觊觎那安西四镇,故此他们此番想要与我们联姻。”
少年问道:“顿善叔叔是回绝他了么?”
顿善摇摇头道:“未有。”
“为何?”
少年好奇道:“父汗可是没有打算与吐蕃联姻。”
顿善道:“但是大唐天子始终也未有答应与我们和亲,大汗也对此也是非常不满,毕竟大唐都已经与契丹等部族联姻,却偏偏不与我们和亲。”
少年那蓝色眸子微微转动,道:“故此顿善叔叔想以此来迫使大唐答应我们的和亲?”
顿善笑着点点头道:“宓儿果真是聪明伶俐。”
不知不觉中,已是大年三十。
无名学院。
只见三十余人站在操场上,他们的目光都注视着队伍前面的陶莫。
明儿他们就得在宫里表演,由于入宫手续非常繁杂,要是明儿再去的话,只怕会耽误表演,故此,今儿他们就得入宫,顺便还能熟悉一下场地。
“老朽由于身体抱恙,不能陪你们一块去,待到了皇宫,你们可是要听老师的话,切莫生事。”
陶莫是语重心长道。
“学生自当谨记先生的吩咐。”
一众学生异口同声道。
陶莫又看向红袖,道:“红娘子,明日拜托你了。”
红袖微微颔首道:“此乃红袖分内之事。”
陶莫稍稍点点头,道:“若无其它问题,你们就出发吧。”
“学生告辞。”
一众学生又行得一礼,便转身往大门那边行去。
陶莫望着他们远去,深深一叹:“这大过年的,还要做课业,可真是太难了,这课业怎好像永远也做不完啊!”
双袖往下一摆,蹒跚地往后堂行去。
而王熙他们出得院门,只见门前的街道上,停着一辆辆马车,每辆马车边上尽是那宫廷的禁卫。
薛均他们自是不怕,这些禁卫中,有一些还是他们父亲的下属,麻溜地就钻入车中。
倒是红袖站在路边,柳眉轻蹙,当初她是好不容易才从教坊出来,如今却又要回到宫里,心里自是难免感到惆怅。
这时,王熙走了过来,小声道:“老师莫要担心,宫里我熟,老师跟着我便是。”
红袖轻轻一怔,偏头看向王熙,抿唇笑着点点头。
王熙立刻道:“那我们快些上车吧。”
“嗯。”
红袖点点头,突然意识到不对,“你作甚?”
王熙道:“我跟老师一辆,这样老师就不会害怕了。”
红袖稍稍翻了个白眼,“这可是要入宫,你怎能跟老师乘坐一辆车。”
“好吧!”
王熙道:“那那老师你若遇到问题,就大声叫学生。”
红袖笑着点点头。
旧无名学院。
“白掌柜,白小娘子,你们不回去么?”
老酒匠江城一边用白布擦着手,一边向白思咏父女问道。
白思咏先是瞧了眼女儿,然后笑道:“你先回去吧,我们再到处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江城点点头道:“那行,我就先回去了。”
“江师傅慢走。”
江城走后,白思咏又向白凝素道:“素儿,其实也不差这半日。”
白凝素却道:“过年意味着一家人团圆,所以女儿只想早点酿好这葡萄酒,赚足一百万钱,将娘迎回家来。”
白思咏眼中闪过一抹黯然,轻轻点了点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