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奋斗吧!爹爹!(2/2)
那些隐户们,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安置,这又吸引更多的隐户来自首,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百姓再怎么都是要吃苦的,这也不是什么福利,他们想要回乡,也是要帮着那些商人送货,赚得一些盘缠,只是这钱,由安业署担保,是不能少的。
此外,宇文融当然还是主角,他是统筹大局的。
只是随着李林甫的加入,他与安业署的关系要更加密切,配合的也是更好。
李林甫不处置任何人,他也没这个权力,他只是到处煽风点火,让他们闹起来,这就给了宇文融来处理的借口。
但总体来说,即便有人告发,宇文融也没有说处罚太多人,也没有说大搞株连之罪,最多也就是杀鸡儆猴,还是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地要人要钱,而不是要你们的命。
你们这些家伙,多少得往外掏点,否则的话,大家都不好过。
在这几人的通力合作下,此番改革,进展的是异常顺利。
可要说到长辈们的卷,那王毛仲无疑是最卷的,这回也不例外。
在将王爽折磨到不成人形后,他终于悟透浮力的应用,而那基于浮力学改良过的漕船也已经造好,于是他马上去向李隆基邀功。
而李隆基在得知此事后,真是十分开心,这刚想睡觉就有人塞枕头进来,这必须要大搞特搞,于是立刻邀宰相、尚书们一块前往渭河视察。
虽说是有一点点过,但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关中粮食无法自足,导致唐朝皇帝经常要跑去洛阳就食,漕船的改良,对于帝国的心脏,那是有着莫大的好处。
给予一些重视,也是应该的。
只不过,张说他们向来看不惯王毛仲,认为王毛仲出身卑微,又无真才实学,纯纯的关系户,却没有自知之明,恃宠而骄,谁人都不放在眼里。
在一番展示后,李隆基就向工部侍郎余懃问道:“余侍郎,此船是否如毛仲所言?”
张说他们也都看向余懃,因为他们也不清楚王毛仲所言,到底是真是假,而余懃不但少年天才,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在河道上也建树颇多,并且为人正直清廉,在朝中名声非常好。
余懃如实道:“回禀陛下,的确如王将军所言,此船不但行驶的更快,且更稳,尤其是密舱术,也得更好的改良,可以说各方面都比之前的漕船要强上不少。”
“是吗?”
李隆基很是惊喜地看向王毛仲,“毛仲!以前也未有听说你有造船的本事,这才几日未见,就连余侍郎都对你的船是赞不绝口。”
王毛仲立刻道:“这都是因为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李隆基明知故问道。
王毛仲点点头道:“正是道家思想中气力学。”
李隆基点点头道:“关于那气力学,朕也看过那什么《十万个为什么》。”
“正是其中浮力。”
王毛仲道:“臣就是根据浮力的特性,来改良这船只的。”
李隆基道:“关于浮力,朕也知晓,诸位应该也都听过吧?”
张说他们只是稍稍点头。
他们就只是听过而已,其实根本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
李隆基又问道:“可如何根据浮力改良船只?”
王毛仲道:“根据浮力的特性,浮力是垂直向上,这与垂直向下的重力是刚好相对的,当浮力与重力相等,如此船才不会沉,那么沉船的原因,就是船的重力要大过浮力。
又根据浮力理论,浮力等于船只排水的重量,臣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船坞,来测量这漕船的排水量,便可计算出具体载重,又在船上刻下排水线,那么只要超过排水线,就证明有可能倾覆,如此可做到预防。
此乃其一,其二,既然浮力大小与排水多少相关,就是说同样重的物体,越大的,排水就越多,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只要排的水重于物体本身的重量,就能浮起来。那么即便一块铁,只要将它做的足够大,使得他的排水量大于铁的重量,就能浮起来。
因此,我们加宽了船身,同时减少船的高度,故此能承载更多,同时行驶更稳。
而密舱术的改良也是得益浮力学,当我们知道船只的载重,以及船只重心和浮心的理论,我们就能够更合理的设计密舱,使其的横梁能够加固船身,同时保持船只稳定的情况下,装载更多的货物。
还有,根据浮力学,其受到的阻力,与其接触面的大小相关,因此我们将船头做得更小,因此行驶就要更快.!”
真是长篇大论,恨不得将他自己最近所学,一股脑全都说出来。
张说、源乾曜他们听得是目瞪口呆,这脑子都有些转不过来。
余懃乃是少年天才,天赋异禀,于造船术也是有研究的,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不禁惊叹道:“妙哉!妙哉!之前听这浮力学,还不觉奇妙,如今听来,这浮力可真是博大精深,令人震惊。”
虽然他是天才,但深受当下的教育,形成一种传统思维,很难将理论与应用结合。
不过经王毛仲这么一说,他很快就能够领悟其中的玄妙。
他这么一说,其余官员自也不敢妄开尊口,因为他们真不知道,这里面的对错。
李隆基哈哈笑道:“非浮力博大精深,而是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啊!”
忽然,隐隐听得扑通一声,又闻一阵大笑声。
李隆基只觉有些耳熟,寻声望去,但见远处有着一个小码头上,一群少年正光着膀子在那玩水,忙问道:“快去看看,是谁?”
高力士道:“陛下,是王少郎他们在那边玩水。”
“雀儿?”
李隆基忙道:“走走走,过去瞧瞧,他们在玩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