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另开赛道(2/2)
韩休就纳闷道:“这是朝廷的人事任命,与国子监有何关系?”
武信道:“韩侍郎有所不知,国子监的学生在得知此事后,纷纷要求国子监也教他们什么气力学,若学四书五经,这得多难,造一船多简单,学生们自然想图捷径。此事已经影响到教育。”
韩休眉头一皱,其实他也不喜欢王毛仲,但事已至此,他也改不了什么,于是道:“朝廷可从未说过,任命王毛仲为工部尚书,乃是因为造船,而是王毛仲在养马方面,立下不小的功劳,又精通营造,故而才升他为工部尚书,这与什么气力学是毫无关系。”
陆晓春道:“只怕学生们都不会相信,还有,那无名学院的学生,如今是天天不待在学院,跑去河边玩什么鸟翼板,还美其名曰研究浮力,弄得我们国子监的学生,也是有些懈怠。”
但如今他们的语气,可是没有一开始那么蛮横,动不动就让无名学院关门,由此可见,无名学院的地位比以前要高得多。
原因就在于,如今国子监还敢轻举妄动,那么无名学院学生的家长,是绝不会坐视不理的。
以前不说话,是大家还是普遍认为,为了无名学院去得罪国子监,有些得不偿失,但现在许多人就不是这么认为。
此外,王熙得宠,也已经是众所周知。
武信瞄了眼韩休,没有做声。
其实带头要学气力学的就是武崇文他们,但他们不是真的要学,而是利用这一点,来向朝廷施压。
只要学生们都这么做,那必然是会引起朝廷官员的重视。
到底朝廷官员可不认这学问,并且还非常抵触,关键他们都不会,这怎么教。
这甚至涉及到权力方面。
如果说重这一门学问,许多老夫子就得被淘汰。
可见有些时候,反其道而行,是能够起到不俗的效果。
这确实也令韩休感到为难,封建社会的教育,是有其特殊性的,必须要严格贯彻朝廷的政策,可是不能随便乱改的,点点头道:“行吧,这事我知道了,我会去告诉中书令的,看看如何妥善解决。不过你们也安抚下面的学生,王毛仲出任工部尚书,其原因不在于此。”
说到后面,他看向武信。
好似说,国子监的事,你得摆平。
蒋彦博他们这些博士,虽然品阶不高,也没什么权力,但身份非常特殊,他们是老师,这个职业在封建时代,那是极其受到尊重,而且国子监的博士,更不一样,朝廷里面许多年轻官员,就是他们的学生。
这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武信忙道:“韩侍郎请放心,我们会妥善安排。”
韩休将这消息带回朝堂后,马上就有一批官员立刻以此为由,站出来,表示反对让王毛仲担任工部尚书。
不过他们没有选择去跟李隆基闹,而是跑去找张说。
因为这是中书省批准的。
如今的宰相,是很有权力的,皇帝的圣谕,中书省可以不批的。
张说没有出声,源乾曜在那里打圆场,因为是他说服张说的,他也认为责任在自己,不应该将张说给拉进来,到底张说才刚刚担任中书令。
但没卵用。
油盐不进。
大家还是表示,坚决不支持王毛仲出任工部尚书。
“够了!”
张说突然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指着他们,训斥道:“你们可真是一群懦夫。”
众人顿时傻眼了。
张说道:“老夫在这里听了半个时辰,说来说去,你们就是对儒家思想没有信心,害怕气力学会取代儒家思想。
要是孔圣人在此,都会被你们给气死去。
哦,一个工部尚书,就能掀翻儒家思想,那只能说明儒家思想毫无可取之处,就应该被取代。
可事实是如此吗?儒家思想就这么脆弱?亏你们从小就读圣贤书,却对自己所学,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这一番痛骂下来,许多人是噤若寒蝉。
韩休站出来道:“中书令此言差矣,我们不是对儒家思想,没有信心,而是担心有人投机取巧,借这气力学谋求仕途,这对很多人都不公平,也会破坏朝廷的教育。”
源乾曜忙道:“我与中书令也研究过,这气力学不像别的学问,得说出一个所以然,就没那么好投机取巧。”
张说一摆袖袍,“老夫就与你们明说了吧。关于王毛仲出任工部尚书,老夫也不赞成,但是陛下认为这气力学有助于国家营造,而且还有事实证明,再加上王毛仲在马政方面确实立下功劳。
若是连试都不让试,陛下自会不甘心,可如今朝廷正在进行军政改革,土地改革,税赋改革,老夫得以大局着想,要是这点小事,也跟陛下去斤斤计较,那老夫就什么也别干了。”
一个御史道:“工部尚书可不是小事。”
张说反问道:“那能有多大?”
比起我干的事,简直不值一提。
源乾曜又站出来打圆场,“既然陛下执意如此,就不如往王毛仲去试试,行与不行,很快就能见分晓。”
言下之意,不行咱就将他给撤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