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大干一场(2/2)
而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治理汴河。
光这一点,可就要征召不少徭役,所以这动静可谓不小。
而这也算是朝廷对于王毛仲的支持。
如果是钱请人去疏通,可别说王毛仲,那就是押上国库,可能也负担不起。
王毛仲也只是说,给予一些饭钱补助,但是挖上来的淤泥,就全归窦希瓘他们所拥有。
等于还是占了徭役的便宜,但朝廷和百姓也不亏,朝廷本就治理河道,每年都搞,百姓本来也要服役,以前还是自备干粮,如今有人给粮,当然不错啊!
而这恰恰是李隆基所期待的,他废那么大的劲,将王毛仲推上工部尚书,可不知说让他去守成的,就是希望他能够干出一些动静来。
除此之外,长安城所有的粪便,统一归工部支配。
而工部则是免费将这些粪便给予各大造肥坊,这也算是补助,而这些补助,换来了的就是这些造肥坊将会以底价出售肥料给交税的百姓。
只能说王毛仲所到之处,必然是卷的可怕。
朝中大臣们对此感到十分意外。
原本朝廷对道家思想,下了定论后,大家以为是会风平浪静,谁能想到,王毛仲又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
但也就是动静大,毕竟只是关乎粪便,就算是官商勾结,那又如何,影响甚小。
反对的声音,也不是很大。
要是工部连个粪便都安排不了,那.那工部拆掉算了。
可即便如此,也没有人希望王毛仲能够成功,他们都希望王毛仲赶紧下台。
今日,一帮大臣,包括张说、源乾曜在内,就来到长安县最北边的造肥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离造肥坊约莫一里路,就有人将他们拦住,表示里面比较脏,可去旁边的山丘上察看。
一行人又跑去山丘上,一眼望去,那真是目瞪口呆。
远处那片废土,十余顷,全都是造肥坊,数百人在里面忙碌着,到处是青烟直冒。
“这规模!”
源乾曜是目瞪口呆,他知道很大,但没有想到会这么大。
韩休也是惊叹道:“看来整个长安城的粪便全都送到这里来了。”
那裴光庭纳闷道:“造肥需要这么多工序吗?”
正当这时,余懃满头大汗地上得山丘来,喘着气,拱拱手道:“张相公,源相公,诸位,你们来了。”
张说忙问道:“余侍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造肥哪需要这么大的地。”
余懃摇摇头道:“不简单,不简单,这内有乾坤。”
源乾曜道:“此话怎讲?”
余懃道:“光这造肥的原料分配,可就有十几个井,不同的原料分发到不同的井,将原料进行初步处理后,又要相互组合在一起,进行搅拌。
而造肥法,也分两种,一种露天堆肥,一种藏于井下,封闭式沤肥。
其中一些步骤,是可以在书籍上找到一些类似的,但亲眼所见,又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该如何形容呢?”
他思索一会儿,道:“或许只能用王小雀的话来解释,就是他们或许知道,为什么这些原料有助于庄稼生长。”
韩休就问道:“那到底是为什么?”
余懃道:“这我也不大清楚,到底这是私人的,也不是公家的,这些方法,他们也不会仔细给我说的。
不过,你们看那边。”
说罢,他手指向南方。
张说寻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远处就只有一些庄稼地。又是疑惑地看向余懃。
余懃道:“这一片本都是沙石地,可就连杂草都长的少,只有那边有几块贫瘠之地,他们将那边改造为试验田,专门是实验肥料的。”
“原来如此。”
张说点点头,突然又问道:“但是这些肥料如何卖出去?”
余懃道:“这我倒是问清楚,最终制成的肥,会如同沙土一样,会很方便贩卖的,包括河里的淤泥也是如此。”
源乾曜又问道:“余侍郎以为,他们能行吗?”
余懃沉吟片刻,点点头道:“或许是真的能行,这里造肥法,在我看来,是超越之前的集大成者。
其次,其成本其实很低,因为许多都是朝廷征召徭役干的活,他们是拿现成的。还有就是,他们将所有的工序全部拆开来,十几人,或者几十人就管一道程序,效率极高。
最后,也避免了浪费,如之前一些粪便的处理,是东一伙人,西一伙人,有时候都没人去管,就往河里倒。
还有其它原料,许多平时看着都没有用,经常被浪费,现在全部集中,其实这量也不少啊!”
话都说到这份上,张说也只能是笑着点点头道:“若是真能成,那也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好事。”
许多官员是尴尬地点点头,他们心里是期望王毛仲失败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