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不可挽回(1/2)
第275章 不可挽回
叫王毛仲来的目的很简单,自然是将这竹纸的秘法交于他,然后让工部进行生产。
唐朝虽然在商业上是非常宽容的,但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如今的商业并不发达,就没啥可管的,故此唐朝朝廷的营造还是靠自己。
民间是没法跟朝廷相比的。
在造肥坊和酒庄出现之前,大规模营造全都集中在朝廷。
王毛仲拿着这纸张,是又喜又怒,喜得是这对于工部营造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够减轻朝廷的负担,反正关中所需一切物资,成本都是翻很多倍,不管从哪里运来关中,这运费真是非常昂贵,如果关中自己造,于国于民都是有极大的帮助。
但另一方面,他又心想,那些臭小子竟然不献给我,而是直接献给皇帝。
老子的马屁,你们也抢?
岂有此理。
殊不知,王熙他们考虑的是,不要让王毛仲牵连进来,因为这一定会得罪张说的。
同时,李隆基在审视过令狐孝哲的履历后,就决定将令狐孝哲升为刑部侍郎。
一来是因为令狐孝哲确实在长安县干得不错,说是论功行赏,照常升迁,这问题不大。
二来当然是因为他希望一些认同道家思想的官员进入三省六部。
为什么称呼李隆基为天赋型皇帝,就是因为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与他年纪不相符合的成熟。
他前十年,先是将不听话的大臣全部收拾一遍,又让先天政变的功臣,全都闲赋在家,将兵权紧紧拽在手里。
但根据历史记载,或者说大家对这个时代的印象,其中就没有一个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政策,就不像什么杯酒释兵权,亦或者说一顿库库乱杀。
就没有一些非常轰动的改革变法,是能写进教课书的那种。
仿佛在唐玄宗时期,只有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
那他是怎么做到的?
这足以说明一点,他不是什么一刀切的改革,而是采取切香肠的手段,机会来了,那就切一刀,要是没有机会,那就再等等。
就是温水煮青蛙。
足见他是非常有耐心的,而耐心往往就是成熟的体现。
在推广道家思想上也是如此,他知道朝堂上会有极大的阻力,他也不硬来,虽然他现在手握大权,但还是非常慎重。
你令狐孝哲推崇道家思想,能力还不错,那我就升你。
这就是一种讯号!
你要想进步,就得跟着领导的思想走.。
然而,李隆基不知道的是,这其实是一个大乌龙。
因为那令狐孝哲就没想进步,恰恰相反,他想的是明哲保身啊!
突然听闻,皇帝要升他为刑部侍郎,他的第一个感觉是什么,那就是张说投桃报李。
一张纸换来刑部侍郎,这尼玛赚大发了呀!
令狐孝哲激动地在夫人面前叫嚣起来,你瞅瞅,你瞅瞅,人家张说还是很讲道理的,可不是说欺负人,咱们一张纸就换得一个刑部侍郎,这不值得么?
你个妇人之仁,懂个什么。
这令狐夫人是知道实情的人,而且脾气也不太好,见夫君这小人得志模样,很是不爽,就与他吵起来,而在争吵期间,就道出实情。
什么张说?
真是白日做梦。
这可都是咱女儿的功劳,是咱女儿求得那王家少郎的帮助,将纸张献给皇帝,你才得到这刑部侍郎的。
令狐孝哲得知缘由后,顿时又慌得一批.!
这是什么?
这就是出卖呀!
要是这么干的话,前面就不能答应元家,你这边答应了元家,那边又反手捅人家一刀,元家会怎么想,张说又会怎么想?
得罪了当今的中书令,这刑部侍郎还能干得下去么。
得亏令狐夫人平时就比较凶悍,否则的话,非得一个大比兜过去。
气得令狐孝哲是直接离家出走。
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怎么能这么干。
这简直就是自寻死路,也是官场大忌。
而那边元家也很快得知消息,因为工部都已经准备生产这种竹纸。
一时间,是怒不可遏。
觉得自己被令狐家给玩弄了。
而其中最懵圈的,莫过于紫霞夫人。
因为她可是中间人啊。
而这是她最怕出现的事,虽然她一直是偏向元家的,实际上是偏向自己的,但是她认为这种关系很快就会得到缓和,只要大家赚到更多的钱。
而且与令狐家的关系,对她而言,其实也是很重要的。
但令狐家来这么一出,势必让情况到达不可挽回的地步。
两家关系是彻底破裂。
而其中损失最大,就是她。
但是她认为这其中一定有误会,令狐家应该不会干出这种傻事来,于是先安抚元家,然后立刻跑去令狐家询问缘由。
结果得知是两个妇人和两个小娃干的。
两个妇人当然就是指两个尉迟氏,而两个小娃,则是指令狐长歌和王熙。
气得紫霞夫人差点吐血。
其实就常理而言,这种情况,是根本不会发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