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在读心文搞事情(十)(2/2)
发型越华丽,头发就越受罪。
“是!奴婢明白!”
梳头丫鬟恭敬的应了一声,用玉梳按摩完头皮,她便换了一把细长的梳子。
将梳子的前端放在头油盒里沾了些桂油,梳头丫鬟开始梳头。
她的手很灵巧,手腕翻转了几下,就挽出了一个发髻。
不算太松,可也不会嘞头皮。
固定好发髻,梳头丫鬟又取出几枚发簪:“小姐,您看今日簪哪一支?”
几支发簪,都是赤金镶宝石的。
做工精巧,宝石闪耀。
林羡予看了看,对着镜子,随手指了一支:“就这支嵌绿宝石的吧。”
“是!”
丫鬟应声,将林羡予选定的发簪簪在了发髻的一边。
“小姐,只簪这一支吗?要不要再加个珠子璎珞?”
丫鬟一边说着,一边从一侧妆奁里取出一串用珍珠串成了璎珞发饰。
林羡予看了一眼,嘿,还挺漂亮。
再者,这丫鬟是专门梳头的,搁在现代,也算是专业的发型师。
林羡予相信专业。
“好,听你的!”
林羡予随口说着。
丫鬟便将那串珍珠璎珞戴在了林羡予的头上。
围着发髻,一圈流苏,既显得发型不是那么的单调,还添了几分贵气。
林羡予很满意,站起身,在衣架上,选了一套嫩绿色的襦裙。
浅绿的衣裙正好跟发簪相配,亦十分契合春日。
林羡予收拾妥当,便来到正房中间的堂屋。
小厨房已经做好了早膳,丫鬟们逐一摆上桌。
林羡予扫了眼丰盛的饭菜,捡着好看的、喜欢的,每样吃了几口便饱了。
“走吧,去春晖堂。”
原主在周家受宠,当家主母又是自己的亲娘,是以,原主并不会被逼着晨昏定省。
然而,不被要求,也不能真的没规矩。
更不用说,郑夫人心疼女儿,做女儿的也当孝顺亲娘。
顶多就是不用早起、不用饿肚子的苛待自己。
林羡予睡饱了,吃饱了,便跑去春晖堂探望郑夫人。
郑夫人作为病人,却没有因此而乱了作息。
大少奶奶、二少奶奶身为儿媳,也不会像“周羡予”这般任性。
她们早早的便来春晖堂伺候。
服侍同样早起的郑夫人洗漱、用膳。
许是昨天受到了刺激,又许是周世子被承恩公动了家法而让郑夫人出了口恶气,今日的郑夫人,身体竟大好了。
她没有继续歪在床上,而是扶着两个儿媳妇的手来到了外间的堂屋。
“行了,没有外人,你们都坐下来,与我一同用膳吧!”
郑夫人摆摆手,没有让儿媳妇们继续立规矩。
大少奶奶、二少奶奶对视一眼,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齐齐应声:“是!多谢母亲!”
她们一左一右在郑夫人身侧坐下,看到郑夫人动筷,她们才伸了手。
食不言!
婆媳三人安静的用了早膳,丫鬟们撤去饭桌,又奉上了茶水。
郑夫人喝了一口茶,便开始询问大少奶奶近日府中的事宜。
她生病这段时间,家中事务都交给了大少奶奶。
大少奶奶作为未来主母,之前就跟着郑夫人管家,如今被安排单独理事,倒也没有手忙脚乱。
虽然还是有些事儿,她做的并不能让郑夫人满意。
但,瑕不掩瑜吧!
郑夫人不是挑剔儿媳妇的恶婆婆,且大少奶奶也是个心正、明事理的人,郑夫人对她还算满意。
特别是有了“周羡予”的被读心,一家人共同守护着一个秘密,似乎变得更加团结。
婆媳间也没了太多的龃龉,反倒多了理解与亲近。
郑夫人客观的点评着,并耐心的指点。
“原来竟是这样……多谢母亲教导,儿媳学会了!”
大少奶奶感受到了郑夫人的善意,也能体会她的苦心,她发自真心的道谢。
郑夫人摆摆手,“都是一家人,很不必这般客气!”
嘴里说着不必客气,郑夫人忽的想到女儿,还是客气的跟儿媳妇说好话:
“说到一家人,予姐儿是个直率的性子,又被我和你们父亲宠坏了,她直来直去的,说话也没个顾忌。但她的心是好的。正所谓有口无心,说的就是她。”
若是昨天以前,听到婆母的这番话,大少奶奶、二少奶奶只会觉得婆母偏心,更是昧着良心说瞎话。
但,昨天听到了小姑子的心声,周家的两位儿媳妇,竟颇有些赞同:
对、对对!
婆母说得对。
他们家三小姐啊,最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直肠子。
她确实有些坏心思,可她本质上就是个被宠坏的小孩子。
熊孩子嘛,本性不坏,就是欠管教。
不过,“周羡予”已经不是普通的熊孩子,而是有着神技的小福星,大少奶奶、二少奶奶都不会过多计较。
“母亲说的是!”大少奶奶用力点头。
二少奶奶则飞快的补充:“予姐儿还小呢!”
十七岁,只要没出阁,那就是孩子!
听到两个儿媳这般说,郑夫人深深的看着她们的眼睛,发现她们眼神真挚,不似作伪,这才暗暗满意。
还好,儿媳妇们都是明白人。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不管是真的包容,还是为了利益,郑夫人只相信一句“君子论迹不论心”。
只要她们对予姐儿好,其他的,郑夫人都不在意。
婆媳三个正说着话,林羡予便带着丫鬟走了进来。
“女儿请母亲安!”
“见过大嫂!二嫂!”
林羡予规矩的行礼。
郑夫人等则亲昵的招呼她坐到近前。
郑夫人拉着林羡予的手,“昨晚睡得可好?身体是否有不适?”
郑夫人惊喜于女儿有奇遇的同时,又担心这样的泄露天机会让女儿受到伤害。
她的一双眼睛宛若探照灯,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将林羡予看了遍。
“回娘的话,我昨晚睡得极好!没有什么不适!”
林羡予乖乖的回答。
“可用早饭了?饭菜合不合口?若是小厨房里的人有什么不妥,你只管告诉娘,或是我!”
大少奶奶也适时的表达关心。
“大嫂放心,我用过早饭了,饭菜都合我心意。”
二少奶奶也没有干坐着,“京城的春日干燥,我让厨娘煮了些滋润的银耳雪梨汤,待会儿妹妹喝些!”
“有劳二嫂了!”
林羡予说完话,还不忘用“心声”做补充:
【母亲果然最疼我,眼底的关切,都能流淌出来了呢!】
【大嫂真真能干,虽然一板一眼的,但她这管家主母的气势真足。】
【二嫂人美心善,虽然厨艺差了点儿,但重在心意嘛。】
听到心声的婆媳三人,神色各异。
郑夫人略无奈:……这丫头,还真是性情中人。
你这是夸人呢,还是贬损人?
大少奶奶嘴角微微上扬:……一板一眼?这是夸我规矩端方?
二少奶奶虽然被吐槽了厨艺,但她的重点还是放在了某个点上:……嘿,小姑子夸我人美心善呢!
又美、又善良,跟这些比起来,有关她厨艺差的评论,也就变得不值一提。
婆媳三个心思各异,却都没有表露出来。
她们与林羡予寒暄完毕,便开始重新讨论正事儿。
“这个月的十七是齐王府恒昌郡君的生辰,虽不是整生日,却也是她出阁前最后一个生日了,齐王府传出风声,似是要大办。”
大少奶奶继续向婆母回禀家中的事务。
“嗯!齐王虽与陛下虽不是同母,却深受陛下宠信。”
郑夫人缓缓说着。
她没说的是,当年皇帝能够顺利登基,全靠齐王鼎力辅佐。
是以,皇帝登基后,便加封齐王为超品亲王。
他的儿女们也都各有封赏。
恒昌郡君是齐王颇为宠爱的女儿,虽只是庶女,却还是得到了郡君的诰封,还有一百户的食邑。
这在其他王府,是绝对没有的殊荣。
恒昌郡君也就成了京中数得上号的尊贵人儿,其受宠程度,与周羡予不相上下。
“哼!”
融合了原主的记忆,林羡予自是知道她与恒昌郡君的恩怨。
同为受宠的小贵女,年龄还相近,林羡予和恒昌就难免被人拿来对比。
就是她们自己,心里也各有计较。
周羡予是外戚,是臣女,却得了县君的封号,几乎就是王府千金的待遇。
恒昌是庶女,生母只是卑贱的歌姬,却比其他王府的嫡女都尊贵,竟得了郡君的诰封。
这是两人对彼此的看法,亦是两人矛盾的根源——
她们都觉得对方不配!
偏偏她们又都在宫里住过,还过得比一些公主、皇子都体面。
她们也就成了彼此的眼中钉。
小时候打打闹闹,长大了也是轻则言语讥讽、重则胡扯头。
基本上每次两人见了面,都是充满了火药味儿。
稍有个火星子,就能爆炸!
大少奶奶作为周羡予的大嫂,自是知道两个小姑娘的恩怨。
不过,说句不怕被人说护短的话,大少奶奶觉得,自家小姑子顶多算是熊,恒昌才是毒。
谁家未出阁的姑娘家,动辄打死奴婢?
谁家金尊玉贵的小姐,为了抢男人而逼死人家未婚妻?
周羡予只是在自家作妖,恒昌则已经恶名远扬。
周羡予的作妖基本上都是道德层面,而恒昌却是真切的犯了法。
只不过,她是皇帝最信重的齐王的爱女,比不受宠的公主都尊贵,王法什么的,也就制裁不了她。
林羡予也想到了恒昌的丰功伟绩。
她眼睛一亮,王法不能制裁,“心声”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