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访客(2/2)
“我在北平生活过一段时间,但此行却不是来怀旧,而是隨我先生拜访故旧。广播里不是说,欢迎各界『民主人士、社会贤达、海外侨胞』积极北上么?”
速记本上不停歇的笔触为之一顿,何金银抬头时,正对上那双水汪汪的大眼晴,心里囊时间闪过一段《智斗》中的经典唱词:“这个女人吶不寻常!”
此时这个“不寻常”的女人,正双手交叠在下顎,望著窗外的车水马龙、声音里满是感慨。
“我与先生孤悬海外日久,听闻北平即將民主建国,內心喜不自胜,觉得多年等待、
终於得见云开月明。从维多利亚港出发,在海上漂泊了十二天,才终於抵达心心念念的北平..”
“何同志,难道说...北平其实並不欢迎我们?』
何金银不敢轻视,神色肃穆、意有所指:“不,北平欢迎每一位民主人士的到来。我们从不排斥任何一位朋友,但也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名...敌人。”
杨淑平闻言以手掩唇,俏生生娇笑两声,隨即侧歪著脑袋、盯著面前的少年警官:“那您觉得,我...是敌是友?”
何金银回以温和的笑容,並没有作答,重新掏出速记本,从两人轮船编號、抵达时间、火车班次、有无亲友等等细节之处一一问起。
他故意问的急促,对方也答的平常,即便偶有停顿,也是正常的思考回忆,並不觉得厌烦。
直到一碗奶油栗子粉將將见底...得到通知的赵冰谷终于归来。
“这位警...察同志,您好您好,我就是赵冰谷,给您添麻烦了。”
不同於杨淑平,赵冰谷在问询时的表现要慌乱许多。也不知是否因为回来的太匆忙,
额头不断冒汗,一副手帕反覆摺叠擦拭著,虽然回答的磕磕绊绊,但两相对照、並无明显漏洞。
直到何金银问及最后一个问题时,他才明显找寻到了几分“底气”。
“赵先生,您刚刚下榻北平,就如此匆忙访友...不知是因为...”
赵冰谷下意识的挺起胸膛,声音都大了几分:“鄙人虽然不通军政,但行商多年,自谢对经济一事略有心得。喜闻北平邀请各界人士共商大事,愿不惜此身,为民主建国,儘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似乎是提前备好的说辞,回答起来甚至有几分“朗读”的架势...或许是害怕被何金银“轻视”,或许是为了“自证清白”,他说完便从隨身公文包里取出几封信件。
“这是川西名將陈先生的亲笔信,托鄙人转交给北平几位故人。故而方一安置妥当,
便急匆匆出门拜会,没成想却让何警官久等。索性他们住的並不远,就在邻街的亚洲饭店..”
何金银笔触略微停顿,亚洲饭店里居住的,可都是参加新政协会议、准备出席开国大典的代表.::
慎之又慎的接过非本人不能“亲启”的信件,只见封皮上的署名都是同一个人一一陈万仞。至於五位收信人的姓名...却一个比一个来头大..
何金银匆匆一警、便默默记下,心念急转间,再起身时,神色变得温和许多,甚至主动向赵冰谷伸出手:“感谢贵伉儷的配合!工作需要,如有冒犯,还请见谅!”
隨即在这对港商夫妇的默默注视下,带著人匆匆离开擷英饭店。
哪知刚出门不远,就遇见一位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