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官职品级年俸改革(1/2)
第235章 官职品级年俸改革
话中的意思,是在委婉的提醒自己,现在还不是在意那等顶尖神朝的时候,
是认为他想要突破,最起码还需要几千、数万年的时间。
到那个时候,以大乾的发展速度,国运也积累起来了,不用太过担心。
明古心中明了,自然不会解释他突破的速度、时间,只正色道:“多谢阴远兄提醒。”
“陛下言重。”阴远笑道。
他是真的很看好大乾。
他所负责的上千光年范围內,虽然强大的顶尖神朝不少,可能做到像大乾这般的,却是没有。
就宛若是初升的太阳,那样的朝气蓬勃、光芒耀人。
所以只要能帮的,他都会尽全力相助。
酒宴过后,阴远儘快跟大乾完成了这一笔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更加庞大,价值达到数百万亿金、数十万万亿两银子的交易。
毕竟如今的大乾跟千年前的大乾可不一样,体量大了几倍。
交易体量自然增多。
至於阴远,他是负责上千光年范围內的人皇殿上使,手中所掌握的交易渠道、庞大到常人无法想像。
一直以来,都是他迁就大乾,而不是大乾达到他的上限。
即便是如今大乾的体量,他也能轻轻鬆鬆的吃下交易,远未到极限。
最后,明古亲自送阴远离开。
看了其背影一眼,他的目光转向了北方。
那里盘踞著最少一座国运在百亿鼎之上的顶尖神朝,距离范围在一光年之內。
不仅仅是这座顶尖神朝,那些国运在几十亿鼎,距离大乾几千亿里的顶尖神朝,也同样是威胁还是需要积蓄足够的国运。
明古眉头微凝,將国运积蓄的时间,又暗自加长了不少。
虽然这会拖延他突破的时间,从而让大乾的整体发展速度降低。
但他不能將希望放在对方没有发现他处於蜕变期上。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过了洪武五千八百年,明古也將另一件大事正式推行了。
正是官员品级年俸改革。
如今大乾有了四个中域的行政划分,以及三位上等亚圣、八位上等仙神之境。
足够推行这种全面的改革了。
改革內容也是明古深思熟虑多年,又跟眾臣多番商量后决定下来的。
洪武五千八百零一年、二月一日。
明古正式下达了官职体系改革政策。
首先是文官体系。
最高仍是內阁,上等亚圣之境,可为正相,正一品,年俸五百鼎国运、百亿石。
中等亚圣之境,可为副相,从一品,年俸五十鼎国运、十亿石。
六部尚书同为副相,从一品。
六部各设六至十位侍郎,为正二品,由初等亚圣担任。
地方上,设县、府、郡、州、道、下域、中域。
中域域首为正二品,域丞为从二品,皆为初等亚圣担任。
设中域指挥使,从二品,统帅一个军团坐镇,为初等仙神之境担任。
之下的下域到县,依次调整品级。
为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
担任官职者的硬性修为,三品至五品,必须有大贤后期、大贤之境、大学士之境。
六品至八品,要有进士之境。
这些跟之前没有大的变化。
国运年俸跟著调整,不少皆提升了,从正二品到从四品依次为:十鼎、八鼎、四鼎、二鼎、一鼎、八十万石。
正五品、从五品为:五千石、三千石。
正六品到正八品为:六十石、五十石、四十石、三十石、二十石、十石。
最底层的九品、从九品为:三十斤、二十斤。
整体而言,大乾成为官员的门槛变高了,想成为从九品,文道修为比以前要高一个层次。
这是正常的,大乾越来越强大,人才越来越多,哪怕体量也在增大,但官位的数量增速、还是比不上人才增速的。
所以为了增加一个县的办事人手,增加了有严格数量规定的吏,不入品级,分为中吏、小吏,
只发年俸,为五斤、十斤。
但吏实力达到后,也可以升为正式品级的官员。
整体算下来,除了正一品的上等亚圣之外,文官体系每年的国运消耗,增多了一些,但也不算太多。
钱粮年俸也有一些变化,除了正一品、从一品外。
正二品、从二品分別为:五亿石、三亿石。
正三品到从四品,皆为大贤之境,分別为:八千万石、七千万石、四千万石、三千万石。
正五品、从五品为:一百三十万石、一百万石。
正六品到从八品分別为:六万石、五万石、三万石、二万石、八千石、六千石。
正九品、从九品为:两千石、一千六百石。
中吏、小吏为一千石、六百石。
钱粮年俸一些品级提升了,一些品级下降了。
提升的不说,下降的肯定不满,但少部分人而已,影响不了什么。
总的来说,消耗提升了些,但也不大。
文官体系除了內阁、六部这个庞然大物还有御史台、炼丹炼器文艺三司,另有少府、廷尉、鸿臚、太僕四府。
御史台不必多说,监察官员。
以御史大夫、上卿、中卿、少卿为首,分別为正一品到从二品,大部分都是主走法家的亚圣之境。
其中御史大夫还会进入內阁、成为正相。
目前海青田以中等亚圣之境,暂时代掌御史大夫一职,只享受本身境界的从一品待遇,不为正相。
除此之外,御史台现在有五位上卿,明古的三个兄弟占了三个位置,其余两位皆是主走法家的中等亚圣之境。
初等亚圣之境的中卿、少卿就比较多了,有五十多人。
炼丹炼器文艺三司,以正一品的大司主、从一品尚书,以及正二品、从二品的司主为首。
目前三司都没有上等亚圣之境的大司主。
由从一品的几位尚书暂掌。
少府、廷尉四府,少府算是皇帝的私人商业部门。
但其中自然也有大量的官员,这些官员都是以商道为主。
廷尉府为研究完善法律,覆审刑部的死刑、重刑、疑难案件,一定级別的死刑覆核。
跟刑部息息相关,跟御史台也关係紧密。
如果说御史台、刑部是以法家为主,其它各家还有人,那廷尉就真的全是法家了。
鸿臚府为掌管外交事务,主要是大乾的诸多藩属国。
太僕府为掌管外族事务,比如牛族、马族等它族事务,连军队中的战马,都要从太僕府出。
这四府设府卿等同上卿、中卿、少卿,分別为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没有正一品的官职。
由此可见,这四个部门,要比其它部门低上一等。
原因不复杂,其它部门要么是专业性强、要么是足够大。
而现在的大乾,让正一品的上等亚圣去执掌这四府,就真的有些大材小用了。
当然,若是有一位专走法家的大才,达到了上等亚圣之境,且想要执掌廷尉府。
或者一位专走商家的大才,达到上等仙神之境,且想要执掌少府,明古也不会拒绝让其以正一品正相之位、掌管两府。
当前执掌四府的,皆是一位副相。
其中最为明古看重的少府府卿,是周忱。
一阁、一台、三司、四府、六部,这就是大乾如今文臣整体的官职体系。
这些年来,大乾文官的年俸消耗一直是增长的,最大原因就是不断的完善体系。
接下来是武將。
军阁为最大的武將部门。
设立军政部、参谋部、后勤部、监察部、装备部、財政部,六部皆为从一品级別。
军政部负责军阁办公、统筹协调、军功考察、军官考察升迁等等。
参谋部负责情报、作战、谋划、地方军队调动、扩军主战军等。
后勤部负责后勤保障、抚恤、补充钱粮兵甲等等。
监察部为军队內部监察。
装备部与炼器司紧密相连,负责兵甲、战船等等军事器械打造。
財政部执掌军队財政,审计各方面的销。
上至集团军、下至地方军队,都逃不过军阁六部的管理。
另外,集团军的组建、调动权,在皇帝手中,
其余军团的调动权、军阁当时的执掌元帅可动用,组建也必须皇帝下旨。
元帅为正一品,每百年由三位元帅执掌军阁,轮流执掌。
而元帅一职的条件,变为只有一条,便是兵道达到第六境,其它的哪怕境界还不到仙神之境,
也可以直升正一品的元帅之位。
如此大的变化,自然是人才难得,兵道第六境实在太难。
相比较於兵道第六境,上等仙神之境、甚至是大神之境,对將来的大乾来说,都不算太难。
因此,大乾一下子多了二十二位正一品的元帅。
可想而知,虽然大乾要为此承担一笔不菲的国运,但不用多久,其余集团军元帅都將突破至上等仙神之境。
从一品要求为,中等仙神之境、加兵道第五境。
单独的武道达到上等仙神之境,也可为从一品。
正二品,要求为中等仙神之境,或者初等仙神之境加兵道第五境,两者达到一条即可。
从二品,要求为初等仙神之境、或者兵道第五境,两者达到一条即可。
从这些要求就可以看出,到了现在,个人武道境界的重要性、下降了一个层次。
兵道相对而言更为重要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