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返巢的家燕(2/2)
程建山正拿搪瓷缸量著窗台尺寸,缸身上“安全生產”的红字映在玻璃上,说道:
“用杉木条钉个置物架,咱们家里有一些料,我特地留著的。”
“窗帘用碎布头拼拼就可以了。”
王秀兰扯了扯程阳临时掛在窗户的化肥袋。阳光透过窟窿眼在地上的红色六角砖地上洒出光斑。
“棚户区张裁缝那有边角料,一包盐就能换不少。”
窗外飘来车辆的叮铃铃声,收破烂的老汉拖著板车吆喝『旧报纸换火柴』。
王秀兰忽然指向墙角:“这柜改改能当碗橱。”
说著,她屈指敲了敲柜门,发出沉重浑厚的声音。
“木料不错。”王秀兰满脸笑意,十分满意。
这是他们在鹏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家,两人都很是高兴。
程阳望著父母在光影里忙碌,时而交流,时而发笑的背影,忽然想起在老家的场景。。
程阳望著父母映在墙上的光影,母亲比划碗橱改造的手势,像极了在老家灶台捏粿条。
父亲量窗台的背影似当年夯土块的样子。
这让他想起老家屋樑上那窝年年返巢的家燕,衔来的新泥总要混几根稻草才肯筑巢。
接下来,程阳带著父母去林为民的信託店。
不是他不想买全新的,而是没这个必要且没这个票证。
社会日新月异,后续好东西多得很。
以后买了房子,再新的就是。
到了店面,而此时的林为民正往橱窗上贴港澳侨匯券专兑的红纸。
程阳简单介绍几句后,让父母自己看看。
“叔,知道哪里有蜂窝煤卖吗?”
在父母挑选家具用品时,程阳递上一根烟询问。
林为民接过,夹在耳上道:“要票还是不要票?”
“您说说。”程阳笑道。
“有煤票,八分钱一个,就在煤炭公司第三门市部,凭票购买。
不要票,得等一定的时间卖煤的过来。但一毛二一个。每个礼拜三凌晨三点,市场步吉河边。”
“你要是想便宜点,可以等附近一些人需要的一起拼板,一板三十个,那样会便宜一分钱。”
程阳记下来后,继续问:“是不是国营煤好一点?”
林为民扫了程阳一眼,都懒得解释。
程阳訕訕一笑,自觉问了一句废话。
但知晓如何买煤就行了。
程阳回头看去,就见老妈正对著一面水银皸裂的试衣镜比划。
程阳依稀能见到镜框上“莎头角华侨商店”的金漆早已斑驳。
二十几分钟后,节俭的父母只是买了必要的东西。
其它的棚户区那边还有,且有些东西自己修修改改也能用。
东西不算多,但程阳加上了那块镜子。
老妈想阻止,但程阳只是说自己要照,不然不让买。
付了钱后就拜託林为民拉过去。
回程时,程阳特地绕路找到煤炭公司门市部。
门口褪色的告示栏,贴著【凭票供应】的通知。
穿的確良工作服的女营业员,正用红漆刷掉【每户限购120块】的字样。
只是新写的市场调节价还没干透,顺著砖墙往下淌出一条血痕似的红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