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寧明歌发財被国公夫妇撞破(1/2)
王大军正在砖窑中向寧明歌介绍著,“东家,其实这窑用来烧砖有些可惜了,且就算搭上顺天城这么大的市场,后期也消化不了这么多的泥砖。”
王大军的提醒不无道理,烧制泥砖不需要什么技术,顺天周围有十来个可以出砖的小窑厂。
窑厂的建立王大军功不可没。
对於寧明歌来说,窑厂只是替她多了一个进项。
但是对王大军来说,这是他从寧明歌这里得到的能够出人头地的机会。
听说东家的丈夫,还是都察院的官员、国公府的大少爷。
今日的提议,是王大军反覆思索后的结果。
寧明歌看向王大军,这段时间他管理著这群匠人,有了工头的模样。
酒糟鼻没了,穿著也像模像样了许多。
寧明歌:“所以你有什么別的想法?”
王大军面露欣喜,像身后的工人招手,几个身强力壮的工匠抬著一口大缸出来,王大军向寧明歌解释:“东家的窑厂,一般的瓷器烧不出来,窑的温度不够,但是一般家用的醃菜大缸子,还是可以烧制的。”
寧明歌看向面前倒她半腰位置的大缸,问:“这样一口大缸,市面上要卖多少钱?”
王大军知道东家有了想法,“一口这样的大缸要卖一千二百文。”
窑的大小决定烧制东西的大小,一般的小窑一炉只能在中心位置放两口这样大小的大缸。
比寧明歌大的官窑看不上这些菜缸之类的便宜货,小窑產量又低。
因此市面上这种菜缸的价格居高不下。
寧明歌惊嘆:“这么贵?”
王大军笑著解释道:“向东家这样的贵人可能不清楚,平民人家过日子,一年能攒下一把菜刀、一口菜缸,那今年就是好年岁了。”
寧明歌:“除了菜缸,还有没有別的东西?”
王大军转身继续招手,后面的工匠又陆陆续续送来大小不一的罈子。
王大军有些不好意思道:“咱们窑厂多是没出师的学徒,都只能做些拉泥坯子的粗活,做罈子的工艺最好学,目前能稳定產出的就这些缸子、罈子。”
寧明歌:“不,你做得很好。能在制砖的同时,想到別的產出,王匠头你用心了。
传话下去,王大军赏银子五两,大工匠赏八百文,学徒赏四百文,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
王大军喜出望外,“多谢东家,大伙手里的活停一停!
东家见我们这几日辛苦,特意给了赏钱。
大工匠赏八百文,学徒赏四百文!”
窑厂的工人们齐齐向寧明歌看去,原本还以为寧明歌是东家的夫人。
经王大军这么一吼,喜笑顏开地向寧明歌道谢,嘴里念叨著“感谢东家慷慨”,確定寧明歌才是货真价实的东家本人。
出来做工的匠人们都是质朴的,谁掌握他们的卖身契,发放实实在在的薪酬,谁就是东家!
寧明歌用实打实的银子鼓舞士气之后,又细问了关於產出的问题:“这么大的菜缸子,一窑能出几个?”
王大军答:“若是砖的產能减半,改成烧缸,可以出二百口。”
寧明歌当即拍板,“那就按这个方案来。大缸对外卖一两银子一口。”
这样一窑的收益在二百五十两银子,每月可得两千五百两。
窑厂烧制的大菜缸,寧明歌根本不愁卖不出去。
顺天码头开凿之前,可以低价卖给顺天的居民。
后期码头开通,大缸作为容器,来往船只卸货转运,只怕会供不应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