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二十四时辰(2/2)
天色大亮时候,陈子鑾將眾人召集到镇北的一处大宅,俞大猷、沈希仪也已经赶到了在详细询问之后,俞大猷、沈希仪都大为震动,他们在战场上的经验可比吴桂芳、吴百朋这些文官要丰富的多。
夜袭从来都是危险的,一场夜战打下来,攻击的一方与防御的一方,真说不好谁死的人更多。
攻击的一方占到了优势,烧毁了营地,逼得对手逃窜四散,但说不定他们战死的会更多.这是常见的。
但护卫军先以一个营攻刘伶台镇,然后两面夹攻清江浦·检点下来只战死四人,重伤五人。
这在俞大猷、沈希仪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吴桂芳、吴百朋震惊的是,护卫军前日黄昏时分抵达清河县外码头处,到如今满打满算也不过三日,已然南北大溃倭寇。
吴百朋板著手指头计算,还没超过二十四个时辰呢。
陈子鑾这次当仁不让的坐在了主位上,“虽溃倭寇,但残寇仍在,不可使其流毒民眾。”
“以淮河为线,江北军、吴淞军主南,护卫军、徐州军主北,各自追剿。”
陈子鑾不等俞大猷开口,看向了倪泰,“护卫军会向东北方向追击倭寇,徐州军渡沐水北上,为状元军解围。”
倪泰点点头,“我遣斥候查探过,状元军被困於羽山以北,实际上並无战事,只是南侧、西侧的道路被乱民占据。”
吴桂芳补充道:“羽山以北,约莫就是沂沐河谷了。”
“至於粮草—”陈子鑾顿了顿。
“清河倾其所有。”站在吴百朋身后的沈贤扬声道:“护卫军为淮安一府击倭,决计不容將士空腹。”
看陈子鑾有些犹豫,吴百朋想了想轻声道:“我知晓足下难处,但无需如此拘泥。”
顿了顿,吴百朋补充道:“以沈家为首,清河县內大户原出粮。”
舟山以外,对护卫军比较了解的有两人,一个是唐顺之,不过他接触护卫军还在杭州一战之前。
另一个就是吴百朋,他和唐顺之有共同的判断,护卫军无论是在架构编制、军粮、训练、军纪各个方面都与明军不同,甚至是刻意的。
所以,护卫军不希望与清河当地的县衙有瓜葛,毕竟这儿与山东是不同的。
所以,吴百朋才会刻意的提到大户出粮。
军议很快就结束了,护卫军已经开始准备渡河,丁邦彦、刘西应该已经攻入沐阳县了陈子鑾站在码头不远处,与叶邦彦商议,准备直接走水路,过硕项湖直抵海州,不过这需要熟悉水路的当地人。
这时候,吴百朋疾步而来,身后跟著一位中年文士。
“惟锡兄。”
吴百朋介绍道:“这位是此战护卫军主將陈子鑾,义乌人,字廷梓。”
“这位是裴兄中年文士上前一步,主动道:“在下裴天祐,字顺之,赣榆县人。”
陈子鑾、叶邦荣眼晴一亮,如今缺的就是熟悉海州地方的人。
吴百朋补充道:“顺之兄乃去年新科进士,於六部观政,南下之后归乡,因为乱民、
倭寇先后入海州,不得已迁居。”
“护卫军欲扫平海州,在下愿全力襄助。”裴天祐乾脆利索的如此说。
顿了顿,裴天祐才补充道:“裴家迁居刘伶台镇,昨夜若非护卫军来援,满门皆灭。”
陈子鑾这才释然,有这样的理由,这才符合逻辑。
“顺之兄赶到清江浦”
吴百朋笑了笑,“其实是为了向朱珏致谢。”
叶邦荣摇头道:“此乃护卫军职责,无需致谢。”
“咳咳。”吴百朋咳嗽两声,小声说:“昨日倭寇乱刘伶台镇,裴家拼死抵抗,顺之兄幼女被劫掠,幸有朱出手。”
陈子鑾呆了呆,感情是为了这事儿?
叶邦荣忍不住浮想联,说不定朱环和裴家幼女·真是便宜这个憨货了。
陈子鑾倒是没想这么多,吩咐道:“召崔方、朱珏。”
“地图。”
片刻之后,几人围在地图边,陈子鑾细细看了几眼,“请裴公指点。”
裴天祐朗声道:“海州一地,西高东地,中部平原,北有云台山入鲁。”
“若要迅速进击,走涟水最是迅速,从安东县北上,入硕项湖,再入涟水,绕过山,直抵海边,隔岸就是倭寇老巢郁州山。
“其一,需船只,最好是开浪船,因为涟水由北而南,需逆水行舟,且开浪船能出海,直抵郁州山。”
“其二,需粮,在下亲眼所见,护卫军战力无双,但海州多有流民,若无粮米,难以平定。”
崔方牢骚道:“估摸著是赶不上了,至少郁州山那边是赶不上了,我已经问过了,陈思盼那廝一早就跑了。”
“汤克宽带著什么怂兵!”朱骂道:“要不是吴淞军溃败,就算九营留守,其他三营追击,陈思盼绝对逃不掉!”
“现在说这等话作甚!”叶邦荣哼了声,看了正在细细打量朱珏的裴天祐眼,“裴公,流民、乱民可能从赣榆北上入鲁?”
“能。”裴天祐点点头,但隨即道:“但需攀山越岭,很是难走,若要入鲁,最方便的还是取道往西,从沐水旁北上入鲁。”
吴百朋神色微变,“状元军!”
“嗯,羽山。”陈子鑾点点头,“之前状元军截断要道,使得乱民难近沐水,如今倭寇大败”
安静了片刻后,陈子鑾下了决定,“传令,丁邦彦、刘西率部北上抵羽山。”
“匯同状元军,是截断要道,还是放倭寇入鲁,由丁邦彦自决。”
“命清河县、山阳县即刻调集船只,最好是开浪船,直属营、九营登船,今日启程,
由涟水入海州。”
顿了顿,陈子鑾看向吴百朋,“后方补给,还要仰仗惟锡兄。”
“义不容辞!”
眾人散开,赶往码头的朱珏突然低声问道:“那位裴公什么来头?”
叶邦荣斜眼笑,“你想说什么?”
“有些古怪。”朱珏摸了摸脑袋,“好端端的,盯著我作甚?”
崔方忍笑道:“他是你家长辈,下次遇见,记得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