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迎刃而解(2/2)
“三万余亩,其中包括了灵山卫这边的田地。”石茂华解说道:“胶州田地,主要集中在三地。
其一是即墨县城周边,其二是高密县城周边,也就是百脉湖周边,其三是在胶水、张奴水以南。”
“陈千户回舟山之前就明文规定,百脉湖也就是瀦泽那边不列入其中,因为当地由地都是有主的。
而胶水、张奴水以南大都是灵山卫的卫由,如今大都已然收拢,开耕的田地主要集中在张奴水以东。”
周君仁对政务方面是从不理会的,但在心里算了算,开口道:“远远不够啊。”
“东南一亩田,良田產米两石半,差点的也有两石出头,开耕的田地-就算加上卫田,平均下来一亩田也就產米一石七八斗,可能还不到呢。
1
眾人都默默点头,刚刚开耕的由地不经过几年的侍候,是很难有高產的“按照四万亩田地来算,一年下来也就六七万石。”周君仁摇摇头,“而迁居来胶州的民眾近五万,而且明年韃靶復攻山东,可能还会有民眾投奔胶州。”
“五万人,一年下来,至少消耗粮食十四五万石,而且还没算军中耗粮。”
“护卫军士卒,比寻常民眾的口粮要多至少两倍。”
一直听到这儿,石茂华才朝著万表摊摊手,“张才甫也是无奈。”
万表点点头,这方面舟山也考虑到了。
即墨那边张邦彦与为民做主的海瑞闹得水火不容,主要就是田地。
也不知道是真的为民做主,还是为了看不得舟山侵占由地,海瑞屡屡將已经划归给迁居民眾的田地重新划到原住民手中。
而张邦彦却是考虑到,迁居来民眾近五万,如果不能在明年开春之前拿到足够的田地,那明年的粮食就不够用了。
不说海州那边也需要支援,胶州近五万民眾,不可能一直让舟山支援这样的负担,实在是太重了。
“明日我去即墨。”万表先说了一句,然后才说:“田地方面,舟山有交代。”
“其一,明年开春后,舟山会运送肥料,能增產数倍之多。”
石茂华、閔柏、郑光薄三人对视了眼,都有些难以置信。
“增產数倍?”石茂华突然觉得咽喉有点发涩,“不可能吧?”
閔柏用力抓了把鬍子,扯得下巴生疼,“难道陈千户得仙人所赠?”
“確信无疑。”万表语气很肯定,笑著说:“要不是亲眼目睹,老夫也难以相信。”
这时候,周君仁想起了,“是閔三郎吧?”
“嗯。”万表点点头,“听他说已经试验了半年多,麦子、水稻各类作物都试验了,还分成良田、生田,施肥的时间、次数、数量也都记录过。”
“若是良田,水稻、麦子能增產两到三倍,生田只有两倍左右。”
“砰!”閔柏猛地拍了下桌案,脸涨得通红一片,“若是真事,功莫大焉!”
胶州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粮食缺口—今年还撑得住,但没有足够的田地,以后就要节衣缩食,就算如此也撑不住。
如果真的有增產数倍的肥料,胶州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甚至於,即墨那边的问题都不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