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钱庄(上)(2/2)
“是裴达的堂弟裴枋。”虞德燁解释道:“他隨裴达入舟山,原先是烧窑,如今沈家门基建已经大致完工,但定海卫、马峙岛、金塘岛各地还要建大量砖房。”
裴家是余姚人,孙鈺介绍过来的,全家都是专职烧窑的,入舟山后裴达负责砖窑,很受当时负责营造的吴泽重视,舟山立制之后被调任军械作坊,是曹振的副手。
吴良来了兴趣,“让我猜猜-他想建砖窑,售卖砖石?”
这个判断很符合逻辑,因为马峙岛、金塘岛都在海上,即使定海卫也在沿海,以舟山的標准,都是需要建砖房的。
而砖房的建立需要大量砖石.迁居来的大量民眾,足够消化砖石。
而且如今不同於上半年,如此巨大的人口,舟山不可能给迁居民眾提供砖房,只能让他们自行建。
普通百姓可能有些难,一栋砖房要二三十两银子,但这个数字对那些军中士卒的家人来说,难度並不大。
虽然说普通士卒一年月钱也就十多两,但只要有战事,赏银都很高,参加了山东战事的士卒,都拿得出二三十两银子建宅。
“但是建砖窑,本钱不少,而且还得雇不少人手——”
虞德燁话还没说完,吴良伸手制止,深深的看了眼这位青年,“押后再议。”
吴良去年隨陈锐南下,在孤山一战也曾举刀,因在松江遭欺凌才迁居沈家门,得陈锐重託主持钱庄。
所以,陈锐还是信得过吴良的,知晓虞德燁等人的身份。
钱庄的门板被一一抬开,外头排队的士卒陆续迈过门槛。
“怎么跟当铺似的!”姚社咂舌道,边上几人都连连点头。
前面的柜檯高高,而且只有一个门洞,的確很像当铺,不过左右两侧靠著墙壁有长长的桌子和板凳,上面摆著笔。
这是铅笔,是陈锐在作坊意外发现的,如今已经量產,政务系统和军中如今都採用铅笔,主要是为了方便。
而且军中普通士卒,很多人入军之前都不识字,更不会用笔这种铅笔还好学些学毛笔,那就费事多了。
潘茂上前与管事说了几句,接过一叠册子,吆喝道:“昨晚就说过了,每人填写自己的,碰到不会的来问我。”
每个士卒在新兵营中三个月,除了训练服从性、体能、鸳鸯阵、军械使用之外,识字也是重头。
甚至於新兵考核入军的时候,识字多少,是否能看得懂地图,决定了新兵入军的地位-比较出挑的会出任副班长甚至班长、副排长的职务。
吴良打量著潘茂,看后者刷刷几笔就填完了,笑著问了几句。
潘茂是今年杭州一战之后才正式入军的,一入军就是副班长,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是文人出身秀才考了多年没考上,家道中落,不得已才投笔从戎。
事实上,潘茂在新兵营中就已经承当了教导识字的责任,一边与吴良聊著,一边慢慢走动看著士卒填写单据。
普通士卒从新兵营中出来,要说识多少字很难说,但都会写自己的名字、籍贯和部队番號。
填好单据,士卒一个个去柜檯交上去,里面的文员要与团部递交的册子核对,然后核查上级將校的文书凭证,再核查每个士卒的腰牌,最后才將装著银子的布袋从窗口递出来。
姚社掂了掂布袋,牢骚道:“好生麻烦。”
“废话真多!”潘茂瞪了一眼,“总比你放在营房里好吧!”
“这倒也是。”姚社嘿嘿笑,凑近小声说:“后悔提的少了些,潘大哥——.”
“想娶媳妇了?”潘茂笑骂了句,“回了越溪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