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初访香江(1/2)
阮文竹从小知道自己长得好看,但是爸妈看顾得紧,上学放学都接送,也就没被什么男孩骚扰过。
踏入社会,进入舞厅以后才知道,姣好的容貌其实也能作为一种武器。
她在272室门外炉子边的木板上切菜,在公共水房浣洗著衣物,就有一些少年人装著有事的样子来来去去。
她上街买东西,甭管是买肉,买菜,打油,买雪膏,买肥皂。
同样的钱,她买回来,分量都比別人多一点,质量都比別人的好一点。
这个奥秘早被大婶、大姐们发现,她们就托她买东西。
只要阮文竹一上街,都挎了好几个竹篮,回来时压得两个胳臂酸疼酸疼。
石硤尾观音庙唱戏,人家都是自己扛了板凳去,她散著手就去了。
一去台下,总会有人给她找一个看得清楚的好座。
台上的戏唱得正热闹,但是没有多少人叫好。因为好些人不是在看戏,是看她。
不过这些仿佛已经过去很久了,隨著时间的推移,现在唯一牵掛的只有盼盼、望望,也不知道她们在遥远的沪海过得好不好。
只要她们能到自己的身边一起生活,无论什么代价她都愿意付出。
她分析过那些邻居过得不好的原因是不会处理经济,香江这地方虽然风气不好,人容易被世界带偏,但自己如果头脑清楚有定力,就不会轻易被同化。
阮文竹如今在鸭寮街做售货员,美丽的容顏,让顾客们看得赏心悦目,销售额也比其他店铺高得多。
“鸭寮街”曾经真的是水上人家养鸭的地方。以前这里只是一片大海,后来填海之后曾在这里盖满了饲鸭的寮子,街道也因此出名。
后来城市发展,鸭寮搬迁,50年代开始有人摆卖二手货品,也有印度人劏蛇卖艺,慢慢被称为“九龙摩罗街”。
这个“摩罗”就是本地人对印度人的贬称。
每天都困在小店铺里,阮文竹总会有心情不舒畅的时候,有时就去爬爬旁边狮子山,在山顶大声叫几下宣泄一下心情。
更多的休息时候是去荃湾三叠潭的圆玄学院做义工。
圆指佛,玄指道,学指儒,院名含三教合一之意;而不是学术机构或高等院校。
第一次听阿嬤介绍的时候还闹了个笑话。
圆玄学院和石硤尾美荷楼距离也就十多公里路,坐小巴一个多小时就到。
院里面有一座三教大殿很漂亮,仿的是北平颐和园里的沉香阁,上下二层。
上层为三教大殿,供奉太上道德天尊、至圣先师和释迦牟尼。
下层为元辰殿,环壁一周供奉六十甲子神,神像按北平白云观的绘画像塑制。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道观的道长们每天6点就会起来做早课,那时候天还没有亮,窗外的竹枝灰黑色的影子沉默地摇动。
先是听见道长们用广成韵唱经,然后古朴悠长的钟声一下一下地敲进心里。
好像正中那颗所谓的“心”,不偏不倚,不紧不慢。
早课后是早斋,吃饭时禁言,需將碗抬起,不可伏桌吃饭。
吃完饭后,要去给大殿外香客们供养的光明灯盏点灯。
那时天將亮未亮,所以当一星又一星烛光被文竹在静謐的氛围里一粒一粒点燃时,她的內心充满喜悦。
那一片摇曳的烛火,燃烧的是別人的愿望,她每点亮一盏,也真诚祝愿许愿之人越来越好。
在这样庄严和神圣的地方干活,望著一通到顶的窗户和大气的房檐,心灵都会得到洗涤,自我一瞬间就渺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