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元岭置业(1/2)
第103章 元岭置业
今天基金会人员全体出动,共同奔赴钻石山,准备去置一份產业。
谭双佳昨晚就被通知了,盼盼望望也带走,广毅、文竹工作时由雯雯带著。
门上掛了块牌子,有事隔壁商铺留言。
黄兴霖不属於基金会,他是食品公司的人,正忙著找工业大厦开食品公司。
徐希直早年西式教育的原因,习惯了每天穿西服。今天不是公务,所以没戴领带,听到门铃响就出了门。
踏上小巴,发现居然还有两个漂亮的双胞胎女娃娃同行,好奇地多看了两眼。
“徐伯,这两个女娃是我从大陆带来探亲的,等回去的时候带回去。沪海基本上看不见山地,带著她们来长长见识。”
广毅指挥著俩小女孩叫了人,笑著向徐希直解释了几句。
“嘿,年纪大了,见不得漂亮的娃娃,每次见就想到自己的孙辈。”
“各位同仁,这是我伯伯,姓徐,是香江则师协会会长。徐伯伯,这是我们基金会各位同仁。”
“大家好,大家好。”
照著徐希直的指点,小巴沿著彩虹道开进元岭山麓,前面交叉的路口是蒲岗村道。蒲岗村道呈马蹄形围绕著上元岭。
听徐希直说,沿著蒲岗村道可以开到大村,那边有不少小机器厂和机器作坊。广毅不禁心思一动,他后续很多事情都要和机械打交道啊。
钻石山有乡公所,但不叫“钻石山乡公所』,一座老旧的坡顶平房上面横掛著一块匾额:『元岭居民联谊社”,大门两侧墙上贴满了各种公示纸。
可见此处本地人还是称『元岭”,而“钻石山”之名是外面的人叫出来的。
听到汽车停下的声音,联谊社里的人闻声而出。一个身著长衫方脸中年男子,看见徐希直走下小巴,哈哈笑著迎了上来,一把握住徐希直,使劲地握著手。
“欢迎欢迎,徐先生再次大驾光临,让我们穷乡僻壤蓬华生辉啊。”
广毅正要下车,红凌一把拉住:“老板,要是你这个长辈出於关心,问我们基金会的情况,我该怎么处理?”
广毅沉吟一下:“这是女方家在香江的家长,知无不言吧。”
徐希直也高兴地和他握手道谢,转过头来朝广毅说:
“来来来,广毅,我帮你们介绍下。这是元岭的理事长凌伯基凌生,族中行五,人称五叔。”
又对著凌伯基介绍道:
“这是沪道基金会的副理事长吴广毅,也是我侄女的未婚夫。这次来是考察一下元岭村,他们基金会想买一处农田种草药。”
凌伯基握住吴广毅的右手上下摆动,
“欢迎欢迎,吴生,我带著你们隨便看看。以前我们元岭是一整块地盘,为了开山取石,修建了龙翔道,倒是把我们分成了上下元岭,现在两边都有由地可卖。”
“那就有劳五叔了,我们基金会有个中药研究所,研究的草药原產地在大陆。现在两边往来不方便,想著在这边买点田地自己种植。”
“哦,那你们研究的是什么方向?”
“蚊叮虫咬,寒暑发热之类。我们虽然也向大陆购买,但有个种植基地自己研究起来也方便。这田地旁边的住宅地,我们也要买了建宿舍啊。”
“我们这里偏僻,只要是你们买的土地,搭建了自己住,不往外卖。官方那边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下元岭里有条联谊路约五百米长,两旁里巷横出,分別以东、西冠巷而称之,大抵在联谊路以东的称东一巷、东二巷;以西的称西一巷、西二巷。
联谊路东一巷前有一大片空地,几位白髮阿姆四人一台,分成几个台子在雀战。
有一桌大声喧譁,走近一听,1仙的底,一个老太一局就贏了2毫,其他几个爭得面红耳赤。
空地的里面有间颇为古老的建筑,门是“凌氏宗祠”四个大字,简朴可爱。
“凌生,这是你们家祠堂?”
“是啊,吴生,清中叶以来,即有凌、廖二氏聚居於此。运盛公因家遭火毁而迁来元岭。祠堂前这一大片空地,是供眾亲戚娱乐活动的地方。”
那是一座黑瓦青砖的旧筑,屋檐又斜又短,檐脊的左右两端以捲云三道作图案,有点气势,砖砌乌青,自是大清旧筑的遗证。
门前一对大对联,上书“河间世泽,龙海家声”,明示凌族渊源。是河北的河间,漳州的龙海?吴广毅没好意思当场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