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別忘了,你要帮我生一个孩子!就帮小妹这一回吧!(1/2)
第149章 別忘了,你要帮我生一个孩子!就帮小妹这一回吧!
半日后。
裴炎先是擬好了册封自己为中书令兼执掌政事笔的圣旨,隨后又將这道圣旨经由皇帝和天后娘娘的见证,从中书省发出。
一时间,引得不少官员纷纷有些愣然。
裴炎虽然也是三省之中的实权宰相之一,但並不是最有权势的那一个。
谁能想到如今被李治一朝册封,成为大唐最有权势的权臣。
不少人羡慕嫉妒不已,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敏锐地察觉出来,皇帝恐怕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打算任命辅政大臣了。
裴炎就是李治选定的那位可以依靠的辅政大臣。
辅政大臣选了,也就是说太子继位也不会太久了。
不少人这段时日纷纷向东宫靠拢,以免自己靠得太迟,怕被太子误会自己別有异心。
便是李显都觉得自己前途一片明朗。
而隨后裴炎又在中书省擬了第二道圣旨,这道圣旨还未经发出,就让中书省的诸位高官颇为震惊。
东宫。
“太子殿下......
崔融脸色凝重,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
李显嘴角掛著笑意,浑然没有了之前的慌张和恐惧,刚刚他还在跟太子妃韦氏聊天,见到崔融走了进来,当即微笑道:“崔学士,怎么了?”
崔融也不拖泥带水,脸色严肃。
“太子殿下,中书省那边传来消息,裴炎奉陛下旨意,擬了一道废太子、立相王为太子的圣旨。”
“什么?”李显还未说话,旁边的太子妃韦氏惊呼出声。
李显这才反应过来,他脸上露出愣然之色,喃喃道:“父皇要废了我,立老八为太子?”
崔融深深行了一礼。
“这消息是李侍郎派人传过来的,绝无虚假,还请殿下早做准备吧。”
“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復!”
他口中的李侍郎自然是中书侍郎李义谈。
作为最早站队太子的高官,早已被李显拉拢。
或许不一定会在太子失势的时候,旗帜鲜明地站出来支持李显,但是给李显传个消息还是不成问题的。
李显脸色阴晴不定,他之前听到父皇命裴炎为辅政大臣的时候,他还有些欣喜,以为父皇准备让他这个太子登基。
没想到父皇居然想要废了他这个太子!
李显心里生出一丝嫉恨和愤怒。
他不明白李旦比他强在哪里,凭什么能够让父皇最后关头將他废点而选择李旦为太子。
他拳头捏紧,眸子里血丝密布,带著一丝疯狂,咬牙道:“你说的也对...:..既然父皇要废了孤,那孤也就不必在乎这些父子之情了。”
“孤要进宫好好问一问父皇,老八凭什么比孤更適合做太子?”
旁边的崔融和李嗣也是心里一紧,呼吸急促起来。
他们这几日处心积虑地准备,正是为了应付今日的意外。
若是兵变成功,那他们必然会成为未来几十年大唐最有权势的文武官之首。
李显的目光落在他们身上。
两人立刻沉声道。
“愿为殿下效死。”
李显微微頷首,他手指捏的发白,终於是拿出了一丝李氏血脉的魄力与果决。
他咬牙道:“母后的心腹郭元振乃是左羽林卫將军,手中有一支千人左右的军队,若要行事,此人就是吾等大敌。”
“相王李旦不足为惧,他根基尚浅,手中毫无势力,不足以与我等对抗。”
“太平若是知道废太子的旨意,定然会站在孤的对面。”
“她手中虽无兵力,但是公主府有一支四百人左右的侍卫军,不可不防。”
“李卿....
李斯闻言,连忙拱手道:“殿下。”
李显沉声说道:
“郭元振此人就交给你,他手中虽然只有区区千人,但是此人也不容小,
你要速战速决,不得有误。”
李嗣沉声道:“是,殿下。”
李显偏头,朝旁边的崔融道:“崔学士,宫廷之中禁卫颇多,但是凭藉李校尉调动的兵力,以及赵国公统帅的左武卫站在我们这里,宫中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那公主府的四百精兵虽然不足为惧,但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不可让任何意外发生。”
“你草擬一道旨意,杨易入宫。”
“无论以什么理由,先將他骗到宫里。”
“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若是让他领了那四百人,说不得要给我们造成一些麻烦。”
崔融微微点头,心里对李显又高看了几眼。
虽然这位太子殿下有时候颇为懦弱,更是贪图享受,但是关键时刻还是有李氏子孙的血性和智慧。
短短片刻就已经將局势分析大半。
李显的计划其实与他也差不多,能够在这个时候给他们造成威胁的无非也就是武皇后的一些势力和宫廷之中那些只听从皇帝的禁军。
只是这些听从皇帝命令的禁军都还好说,他们只遵从皇帝的意思。
而如果李显打著保护皇帝的名头带兵入宫,在废太子的旨意颁发之前,这些禁军也不可能挡得住一国储君。
待到他们控制住了皇帝所在的含元殿,就算是这些禁卫军反应过来,也晚了。
以太子李显这一两年发展的人脉和关係,只要控制住含元殿,他们夺位兵变的机率高达七成。
那些大臣也不可能为了一个即將失势的皇帝,而跟一位极有可能登基的储君作对。
崔融隨即拱手道:“是,殿下。”
唐代一道圣旨颁发需经过数道程序。
首先要从中书省起草初稿,撰写圣旨的正是中书省內的中书舍人,一般为五六人。
此环节便被称为“五判事”。
待到初稿完成之后,会交给中书令或中书侍郎,由他们挑选出其中最好的一份亲自润色。
之后这份初稿,甚至会经由门下省审查,若发现有不妥的地方,圣旨將会被驳回,重新起草或修改,即便是皇帝盖章同意也不能例外。
待到门下省审核之后,才会被送到皇帝那边签署。
等到皇帝签字批准之后,这道圣旨才有被颁发执行的资格,最终圣旨会送到尚书省执行贯彻落实。
每道圣旨都会经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別存档。
所以不会存在圣旨颁发之后又被篡改的情况。
而裴炎被皇帝任命为中书令,又执掌政事笔。
前面起草、审核的环节自然会大大加快,
仅仅是半日,这一道废点太子的圣旨便完成了初稿。
裴炎將这份手稿收好,他要亲自送到含元殿,让皇帝签字。
等到皇帝签完字,这份圣旨也就拥有了律法上的效力。
他怀中还有另外一份圣旨,是李治要求他废后的圣旨,只是这道圣旨颇为隱蔽,是由他自己亲自完成,没有让任何人知晓。
他知道天后娘娘在朝中经营多年,耳目眾多。
皇帝既然避开天后娘娘给他旨意,必然是也有一些忌惮。
所以他自然也是要隱晦地將这道圣旨完成。
至於那道废太子的圣旨就没有必要避开了。
裴炎拿著两份圣旨走出中书省,此时天色已经暗淡下来。
整片天空没有一颗星辰,月亮也被乌云笼罩著,露出半边余暉。
夜空之中颇为朦朧,带著晚秋独有的肃杀和清冷。
裴炎深深吸了一口气,任由那股冰冷的空气顺著自己的鼻腔入肺,整个人一颤,心里的那一股畏缩和疲惫一扫而空。
他默默回忆了一番自己当初入仕时的豪言壮语,心里一定,旋即迈著大步向含元殿出发。
另一边。
公主府內。
太平公主並不在公主府,而是在含元殿陪伴二圣。
所有人都清楚这位皇帝陛下有可能今日、也有可能明日,隨时都会暴毙。
所以公主殿下想要在最后的时候陪伴著自己的父皇和母后。
此时的公主府便由杨易亲自执掌。
府內。
长孙璃月和杨易並肩而立。
倒不是她趁公主殿下不在的时候偷偷过来勾搭杨易,而是以她的聪慧和敏锐,也察觉到了最近时事局势可能会有些变化,只有她眼中的这位杨家令才有让她倾诉、討论的欲望。
长孙璃月看向杨易俊俏的脸庞,黑白分明的眸子眨了眨。
她笑吟吟道:“皇帝这两日极有可能驾崩,郎君说,那位太子殿下真的能继位吗?”
杨易沉默了一会儿,缓缓笑道:“从天后娘娘透露给我们的意思来看,这位太子殿下似乎与吐蕃使者葛布扎被刺一案颇有关联,陛下又忽然因体內丹毒爆发倒下,在这个时候他未必会信得过自己的这个儿子,临时改弦易张也不是没有可能。”
长孙璃月闻言微微頜首。
太子李显跟吐番使者葛布扎被刺一案有牵扯的消息颇为隱蔽,知道的人不多。
他们能知道也是因为武皇后透露给的太平公主。
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再去看太子是否能继位,这件事情就有了微妙的变化。
不过皇帝自始至终没有说要废太子,只是任命了裴炎为中书令作为辅政大臣,又让他们颇为疑惑。
这时.....
红袖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她连忙道:“杨家令,宫中来人说是吐蕃使者葛布扎被刺一案有了新的进展,需要请杨家令前往刑部帮忙调查。”
杨易一愣,眉头紧,若有所思道:“让我去?”
红袖有些迟疑地点了点头。
“奴婢也问了,杨家令分明与这件案子没有关係,怎么会让杨家令去辅助调查呢?”
“但是那宫人说杨家令去过吐蕃,俘虏过论钦陵,对更深入调查此案有帮助,还说这是二圣的意思。”
杨易沉默了一会儿,朝红袖笑道:“先让他等著,我等会儿去。”
红袖抿了抿唇,点头,隨即离开了。
旁边的长孙璃月秀美的柳叶眉微微起。
“好端端的怎么会让你去刑部帮忙调查,这其中似乎有些古怪.
杨易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看了一眼雾蒙蒙的天色,意味深长道:“多事之秋啊。”
长孙璃月白腻的俏脸紧绷:“最好还是不要去的好,我觉得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些危险。”
杨易摇了摇头。
“有没有危险都是我们的揣测,万一真的是刑部来人,且奉了二圣旨意,贸然拒绝,可就不太好了。”
“毕竟我身上现在还有著刺杀葛布扎的嫌疑。”
“若是不去的话,他们更有理由把这件事往我头上栽赃了。”
长孙璃月沉默。
关於吐蕃使者葛布扎被杀,杨易身上的嫌疑的確是最大。
似乎刑部派人过来请杨易过去辅助调查,逻辑上来看,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她心里始终有种不太踏实的感觉。
杨易警了一眼长孙璃月,略作沉吟,隨即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递过去。
“若是我去了宫城之后,宫里有什么事情发生,你立刻拿著这块令牌到公主府,將这块令牌交给副典军王冲,剩下的事情,他会明白的。”
长孙璃月接过令牌,摩著这块冰冷坚硬的令牌,深深看了一眼杨易,心里的不安,越发的剧烈。
但是她只是抿嘴一笑,笑吟吟道:“你可不要出事呀,公主可是答应过了我,要把你借给我生一个孩子的。”
杨易嘴角一抽,虽然明知道长孙璃月是故意插科打浑,但是她跟公主定下的这个承诺还是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这两个黄毛丫头,都把他当什么了。
一香之后。
杨易跟著宫里派来的那人,坐上马车往宫城的方向走去。
长孙璃月则是心事重重的回到了赵国公府。
刚刚准备走进厅堂,正好迎面碰上一身鎧甲,腰悬长剑,准备出门的长孙元翼。
长孙璃月眉头一挑,心里有些感觉不对劲。
她抿了抿唇,声音清冷。
“大哥,你这是去干什么?”
长孙元翼一愣,也没想到长孙璃月会忽然叫住他。
他心里有些慌乱,不动声色道:“今日轮到左武卫值守宫禁,我当然是要去宫里看看。”
“你这丫头这么晚才回来,不会又跑去公主府了吧?”
长孙璃月没有理会兄长的问题,而是若有所思:“左武卫值守宫禁,大哥从来不去,今日怎么倒是勤快起来了?难道..:::.还有別的什么事情?”
长孙元翼有些尷尬,心里有些发虚。
自己这个妹妹也太聪明了。
被长孙璃月看著,他有种锋芒在背的感觉。
长孙元翼咽了口唾沫,刚准备撒个小谎,却又听到长孙璃月笑吟吟道:“兄长就不必费尽心思在我面前撒谎了,兄长的每一句话,我都听得出来是真是假。”
长孙元翼:“.....
他心里有些苦笑,犹豫了一会儿,拉著长孙璃月到屋里,隨即將门关上。
待到做完这一切,才对旁边冷眼旁观的长孙璃月小声道:“今日为兄的確是要去干件大事,此事若是成了,长孙家必然復兴,重振基业,你就不要在这儿添乱了。”
“行了,时间不早了,为兄要出门了,你今晚哪里也不要乱跑。』
长孙璃月闻言,心里一愜,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她连忙拉住准备离开的长孙元翼,沉声道:“大哥说的大事是什么?”
长孙元翼犹豫了一会儿。
“这事儿不好跟你说。”
长孙璃月冷冷道:“既然是振兴长孙氏的事情,又如何不能与小妹说了?难道在兄长眼里,璃月不是长孙氏的人吗?”
“要是小妹算是外人,那小妹现在已经发现了兄长的踪跡,兄长为了振兴长孙氏,还是赶紧將小妹灭口了吧。”
长孙元翼一滯,脸部肌肉抽搐,苦笑起来。
论口才,他哪里是长孙璃月的对手?
他迟疑片刻,嘆了口气,缓缓道。
“今日下午,中书令裴炎在中书省,草擬了一封废太子李显,立相王李旦为太子的圣旨初稿。”
“这消息被李侍郎暗中派人传给了太子,太子让为兄今晚率领左武卫驻守宫廷,不让任何肖小之徒作乱。”
“此事若成,太子殿下顺位登基成为大唐皇帝,而我长孙氏到时候也会因为从龙之功必会被皇帝陛下重用,到时候兴復长孙,重振祖先荣光,又有何难?”
长孙元翼说的委婉,但是长孙璃月何等人也,当然听得懂长孙元翼话中的潜台词。
她心臟猛地一缩,凤眸凛然。
皇帝要废点太子李显?
这个消息太突然了。
而这位太子殿下居然也没有坐以待毙,想要来一出玄武门之变,简直是胆大包天。
忽然.....
长孙璃月脑海里灵光一闪,似想到什么一般。
这位太子打算今晚兵变,为何这个时候宫中会偏偏来人將杨易叫到宫城的刑部衙门去?
莫非这所谓的刑部来人也是太子的意思,目的便是为了將杨易调离公主府?
若是这样的话,那事情便清晰许多了。
长孙璃月脑海中的种种线索顿时串成了一根清晰的线。
那位皇帝陛下早就知道了太子跟葛布扎一案有关,但是因为丹毒爆发,倒在榻上口不能言,於是將裴炎召唤入宫封为中书令兼掌管政事笔,让其起草废李显、立李旦为太子的圣旨。
这种事情非心腹和信任之人不能做。
而这位裴侍中一向忠心於大唐,也的確是做这件事的最合適的人选。
而估计李显在得知了消息之后,便立刻商议对策。
如今太子李显身边英国公之子李嗣时常陪伴左右,要说没有英国公的支持那是不太可能的。
再加上她大哥赵国公长孙元翼的支持,两位国公掌管宫中两支近卫军,足以掀起一场政变。
以太子跟那母老虎之间的矛盾,若是母老虎知道了皇帝要废除太子李显,必然会站在李显的对立面。
所以李显想要兵变成功,为了將潜在的一切威胁全部去除,也必然会將母老虎和杨易手中的那四百公主府精兵考虑进去。
更何况杨易驍勇善战,又刚刚大败吐蕃大军,俘虏吐蕃战神论钦陵,其英勇谋略超绝,其个人武力更不必多说,单人擒虎杨家令可是在长安鼎鼎大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