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武皇后的「报復」,一个是柴刀,一群也是......(1/2)
第183章 武皇后的“报復”,一个是柴刀,一群也是......
公主殿下微微一,心里微微有些触动。
她跟杨易所做之事,並未显於人前,又未刻意的宣扬,即便是有《大唐日报》登刊,但是这种事情鲜有人会一直记著,过一段时日,便会被人忘得一千二净。
倒是没想到会从刘玉口中得到这么一句。
刘玉说罢,旋即又朝两人行了一礼。
“杨家令、殿下,我就先走啦!”
她旋即蹦蹦跳跳的离去,本该落幕的夕阳,將余暉落在她身上,反倒是將她映衬的朝气蓬勃,颇为普通的小脸上进发出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待到刘玉离开,杨易朝公主殿下笑了笑道。
“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他们什么都知道,却总有人將他们当傻子。”
“公主殿下体恤百姓,百姓自然也就铭记在心。”
太平雪白的下巴微微抬起,红艷艷的嘴唇微微起。
“这不都是你教的吗?”
“本宫也不过是你的『学生』罢了。“
公主殿下虽然有时候不太讲理,但是倒也不会將旁人的功劳揽到自己头上。
杨易微微一笑,认真道。
“也是志同道合之人。”
太平一证,抿了抿唇,心里有些害羞,又有些雀跃。
她眼皮微微垂下,语气平静却又带著一丝真诚。
“志同道合未免太夸讚本宫了,虽然你这廝很好色,但是不得不说你的思想远远胜过本宫,本宫也不过是跟著你的脚步罢了。”
杨易微微一笑。
公主殿下虽然缺点多多,但是优点也是相当之多,至少公主殿下能够坦然的承认旁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
不等杨易反应,公主殿下又似乎察觉到自己的话听起来有些显得自己过於柔弱,语气略带掩饰,转移话题。
“本宫就是有些好奇你也是读那些所谓圣贤之道的书籍,跟那些穷酸儒生並无差別,为何偏偏想法能够有这么大的差异。”
“本宫所见之人,无论是寒窗苦读之,登顶庙堂之人,又或者是世家大族出身,极少能有人將这些农民、小贩放在眼里的,偏偏你却是不同———”
“总不能因为你出身贫寒?可这世上出身贫寒的人多了去了,发达之后看不起之前同样出身的朋友、亲戚、父母,何况是这些泥土堆里打滚的贫寒之人—..”
杨易微笑的看著公主殿下,缓缓道。
“因为古往今来,一切的物质財富都是靠这些普通的老百姓生產出来——”
“百姓是歷史的创造者。”
太平一愜,呆呆的看著杨易。
古往今来,千秋史书,都在歌颂皇帝、官员、英雄豪杰,唯独没有人在意底层的农民。
她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论调。
数日后。
废除坊市隔离的制度风波还未结束,大唐的第一次武举便被提上议程。
此次武举乃是之前恩科就决定好的制度,自此之后,大唐就有武人的出头之地。
比起文科举,武举的影响力远远不够,关注此次武举的也只有大唐的武夫,
那些读书人是不屑於与这些武夫为伍,自然也就不关注这些事情。
不过武皇后却是觉得此事不宜低调,更不该刻意忽略。
含元殿內。
“武举乃是为我大唐选拔武官,与文科举並无二致。自然也不可解怠,国库资金再如何紧张,给与武举的拨款还是有必要的,诸位以为呢?”
武皇后目光轻扫殿內,语气中带著不容置辨。
眾人面面相,天后娘娘这意思太明显了,谁会冒著被天后娘娘记恨的风险去反对天后娘娘?
区区一次武科举罢了,真没必要。
武皇后见到眾人没有反应,满意的点点头,目光落在了杨易身上,淡淡一笑。
“杨卿—”
杨易一个激灵,上前一步,拱手道。
“天后娘娘,臣在。”
武皇后似笑非笑。
“武举此事颇为重要,乃是自科举设立以来的头一遭,日后的武举必然要以此次为模板,所以此次事关重要。”
“交给旁人,本宫不放心,武举是你提议的,而你又曾经击溃吐蕃名將论钦陵,无论是名望还是资歷,都无人比得上你“恰好,你不是很擅长著手整体吗?整个武举举办下来,事宜也不算小,都交给你,你可不要让本宫失望。”
武皇后特意在“整体”二字上著重语气,显然是呼应他之前的菊部、全身之语。
毕竟以天后娘娘的身份,也不好將“著手全身”放在口边,以免叫人误会。
不过这话显然只有杨易能够听得懂。
杨易嘴角一抽,忽然发现武皇后跟公主殿下不愧是母女,这报復心还是挺强的。
莫名其妙將这武举的事情全部推给他,
眾人略有些奇怪的看著杨易,毕竟刚刚武皇后的话有些让人摸不著头脑。
很难不让人猜测天后娘娘跟杨易之间是否有些旁人不知道的交流。
不少人心里有些嫉妒。
这位杨家令未免太得天后娘娘的宠幸。
杨易感受到太平公主殿下微微好奇的目光,心里泛起一丝苦笑,旋即拱了拱手。
“微臣遵旨。”
见到杨易有些无奈的模样,武皇后唇角微勾。
片刻后。
朝会散去。
太平跟杨易走出殿外。
太平忽然皱了皱小鼻子,颇有些好奇的看著杨易。
“母后说你很擅长著手整体,是什么意思?”
杨易嘴角扯了扯,有些尷尬。
这跟公主殿下该如何解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