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痛宰一群大菜猪(四千字章,大家过年好)(2/2)
外人看,倒觉得李高跟裕王十分亲近。
徐笑道:“听说李公子刚进了锦衣卫,担任总旗。又被皇上特委为“猫婚副使”。真是青年才俊前途无量啊!”
其实“猫婚副使”不是嘉靖帝委任的,而是林十三瞎封的,为的是將李高推向前台做他替身。
在西苑伺候了嘉靖帝小两年,林十三渐渐了解了嘉靖帝的脾性。只要能把差事办成,嘉靖帝才懒得追究这些细枝末节。
李高笑道:“是啊是啊,天恩浩荡。我这回拼了命也要办好差事。”
徐拱手:“若有用得上我等的地方,李公子儘管开口。”
李高按林十三之前教的,面露愁容一言不发。
徐问:“李公子为何愁眉不展?”
李高答:“咳!给御猫寻婿,得十万百万里挑一。可管內承运库的吕公公是个铁公鸡,就拨给我们少的可怜的银子。那点钱根本不够使。”
徐心领神会:可著李高请我们赴宴,是来打秋风的啊!背后一定是林十三指使。无妨,给他们一些好处就是了。
徐熟读史书:盛唐时,玄宗外派了一堆什么“荔枝使”、“御马使”、“鸟使”到地方上。
诸使到了地方,横加敲诈大发横財。
徐心道:还真是古今一同啊。
想到此,徐主动开口:“我徐家愿为招猫婿之事献银一千两。”
一眾士绅纷纷开口:“我愿献银五百两!”
“我愿献银三百两!”
李高站起身:“多谢诸位好意。可惜.....远远不够。”
“我明跟诸位说了吧。我这趟出来办差,不能给裕王府丟人,一定要办圆满。”
“江南是在座诸位的一亩三分地。我不指望你们,难道指望胡宗宪那抠门货?”
徐道:“李公子儘管说个数。我们就算钻山打洞、卖家產、售祖田也一定要给您凑齐。”
李高清了清嗓子:“嗯哼,诸位,要把差事办圆满,至少也要两百万两银子。”
徐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呢:“多少?”
李高重复了一遍:“二百万两银子。”
此言一出,一眾士绅鸦雀无声。
好傢伙,这位李公子请客,不是来打我们秋风的,是来割我们肉的!
徐的目光从李高脸上转移到一直在理头吃菜的林十三脸上。
他心知肚明,李高一个浪荡外戚哪里有这么大的胃口?定是林十三指使。
徐试探林十三:“林传俸,都说您是养宠玩宠的行家。敢问一句,为御猫招婿为何要用二百万两银子?”
“二百万两银子换成金子,恐怕能打跟眉霜等身的金猫几百只!”
林十三嗦了嗦手里拿著的乳鸽腿骨:“的確得用二百万两银子。你们且听我细细道来啊!”
“御猫招婿,仿皇帝选后妃例。皇帝选后妃,一向是由內承运库拨银子给各布政使司,由各布政使司拨银子给各府、州、县。”
“嘉靖元年六月,皇爷选后妃。先拨內承运库银三十万两。各地官府皆称不足,无法为皇爷挑选称心如意的佳人。”
“七月,又拨內承运库银五十万两。地方官府继称不足。”
“八月,再拨银六十万两,地方官府仍称不足。”
“九月,拨银六十万两。地方官府这才开始甄选佳人。”
“皇爷前后给了地方官府二百万两。要知道,先皇武宗殯天,內承运库遗银便是两百万两。”
“此番御猫招婿,仿皇帝选后妃例用银,两百万两之数岂不是很合理?”
皇帝想要亲政必先大婚以示成人。当年嘉靖帝急於亲政,愣生生被天下文官讹走了一个內承运库。
徐为首的一眾士绅目瞪口呆,
这什么歪理邪说?
不就是配个猫嘛?那御猫再尊贵,能跟皇帝一样嘛?
可著当年天下文官讹了嘉靖帝,你要替嘉靖帝把这钱要回来?
李高带著哭腔说道:“诸位善长仁翁,你们就发发慈悲吧!银子凑不齐,我就办不好差事。”
“办不好差事,丟的是裕王爷的脸!裕王爷丟了脸,徐次辅的脸也得塞进裤襠里!”
“我晓得,你们都是江南的大菜猪,啊,我小地方人,说话有口音。是大財主,不是大菜猪。
林十三心里一紧:你怎么把实话给说出来了?
李高道:“谁不知道在座的诸位,家產最少的也以几十万两计!两百万两听著唬人。你们隨便拔九牛一毛上的毛尖尖凑一凑,也就凑齐了。”
“只要能凑齐银子,让我给你们磕头都成!”
“诸位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看在我姐夫的面子上.....
徐终於表態:“这样吧。我们咬咬牙,凑三十万两齣来。看著我们家大业大,其实都是空架子。”
“凑三十万,我们今年就都得过苦巴日子了。”
“不足之数,请李公子和林传俸拿著圣旨去跟浙直地方官府要。如何?”
李高道:“去找浙直官府要?浙直总督如今都恨不能穷的露著。他们哪里有这一注閒钱?”
林十三起身:“徐公子,请隨我来。我有几句要紧话单独说给您听。”
徐跟著林十三去了后厅。
林十三拍了拍手,张伯捧著一个木匣走了出来。
林十三掀开木匣,里面是一叠纸。不等徐看清,林十三便合上了木匣。
这是在故弄玄虚。其实木匣中装著的,只是胡柏奇的儿子手抄的三字经。
林十三道:“敢问徐公子,华亭县广义进布行可是您的產业?”
徐一愣,敷衍道:“似乎是我徐家一个远枝子侄开的。”
林十三仰天大笑:“哈哈哈。徐公子,当著明人又何必说暗话?您是广进义的大股东。”
“去年腊月,广进义从松江府各地买了了十五万匹松江布。”
“蹊蹺的是,这么一大批布,徐家不说囤放在城墙坚固的华亭县城里,竟囤放於城外布仓。
只派了十几个老弱家丁看著,仅能防防火。”
“没过三天,倭寇高仓文太部在登陆入寇,直扑华亭县城外的布仓。將十五万匹松江布全数抢走。”
“更蹊蹺的事来了。在倭寇『抢掠』布的当晚,有一艘海船靠岸。您带著二百多號家丁,从海船上搬下来二十万两银子,运回了祖宅。”
“这是徐家遭倭寇抢掠,还是跟倭寇的默契交易?”
徐然。
林十三拍了拍匣子:“最近十五年,广进义布行几乎年年被倭寇抢。匣中皆有详细数字记录。“
“我就奇怪了。年年遭抢年年赔本,这广进义还开的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