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备欲以先生为上宾(1/2)
第6章 备欲以先生为上宾
曹操麾下多有颍川贤士依附。
刘备在许都时,常受曹操宴请,出则同车,坐则同席,故与荀彧、荀攸、郭嘉等颍川贤士都有交谈。
每每在酒宴中见到曹操麾下颍川贤士指点江山时,刘备心底就有常人难以理解的羡慕。
辗转多年,败多胜少。
好不容易拉扯的千余杂胡义从骑兵也在征战中消耗殆尽。
接连的失败,让刘备对贤士愈发的渴望。
若有如曹操麾下颍川谋士团一般的贤士出谋划策,再有关张万人敌的勇武相助,又岂会如丧家之犬般东逃西窜?
刚开始,刘备其实是想寻陈登问策的。
奈何陈登去了广陵,且又与孙策发生冲突,难以分身来下邳。
故而。
在脱离许都抵达下邳后,刘备既未跟朱灵路昭争权也未跟车胄争权,而是优先求贤!
若能求得贤才出谋划策,不论是朱灵路昭还是车胄,都不足为虑。
至僻静处。
刘备取来草席铺好请徐庶坐下,自个儿却是直接坐在杂草地上。
仅仅一个举动,就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由于徐庶出身寒庶又曾游侠为生,因此在荆州受了不少的白眼和嘲讽。
不论是名士还是官吏,就没几个正眼瞧过徐庶。
反观刘备,明明只是初见,却对徐庶热情如斯!
【难怪孔明会对左将军推崇备至,宁可千里跋涉来投也不愿在荆州凭荫出仕,能遇左将军,何其幸也!】
刘备不知道徐庶因为方才铺席的举动而内心震撼非常。
对刘备而言,类似于为客人铺席而自个儿坐杂草地的举动已是日常习惯。
正所谓身体力行,论迹不论心。
不要在意对方是怎么想的,要在意对方是怎么做的。
刘备太缺贤才了!
如今在刘备身边的,有名号的也就关羽、张飞、简雍、孙乾、糜竺兄弟寥寥几人,其余健儿虽有忠心悍勇但并不能为刘备谋划大事。
即便是关羽等人,能为刘备谋划的也极为有限。
若非如此,刘备也不会凄惨到数丧其妻基业尽失了。
虽然不知道徐庶是否有真才实学,但刘备情愿一试。
草席太窄,无法同时坐下两人。
徐庶也放弃了与刘备同席而坐的打算,引入正题:“敢问左将军之志?”
刘备不假思索:“上报国家,下安黎庶,除贼剿匪,复汉乾坤。”
对于心中的大志,刘备说得很模糊。
交浅不言深。
刘备虽然求贤若渴,但也没渴到初见徐庶就推心置腹。
徐庶亦知其中道理,遂道:“方今乱世,诸事繁杂,难以用讲道理的方式去解决争端,需用军威才能震慑群贼。恕我斗胆,不知左将军如今掌军几何?”
刘备面有惭色:“仅有健儿百余人。”
徐庶不由一愣。
健儿百余人?
下意识的,徐庶看向了刘备左右的关羽和张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