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贼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关羽还击(1/2)
第40章 贼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关羽还击
一旁的夏侯博,不由疑惑:“兵法有云,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
“我兵少而贼兵众,贼若分兵而来,我等可集中力量,以众击寡;贼尽驱兵马而来,我等以寡敌众,实难取胜。”
“请恕末将愚钝,军师不愁反喜,何也?”
不怪夏侯博疑惑。
诸葛亮兵少,甲胄武器更少。
能战者仅有二百白毦兵!
且这二百白毦兵还都是只练了几个月未曾上过战场的新兵,兼之甲胄武器又都简陋。
三百青壮又是自游户、徭卒、奴客等中临时拼凑的,未经操练且武器甲胄更为简陋,可呐喊助威而不可上阵厮杀。
假使王忠分兵而来,诸葛亮集中力量,令白毦兵杀敌,令青壮呐喊助威,足可以在局部战场上形成以众击寡的优势局面。
但如今。
诸葛亮却认为王忠分兵而来甚是麻烦,尽驱兵马而来反倒简单。
令夏侯博疑惑不已。
诸葛亮不答,而是看向关羽:“关司马可有疑惑?”
关羽语气温良,拱手而道:“关某有些拙见,还请军师指点。”
“大哥携数万士民北上,每日仅能行十余里。”
“王忠兵多而我兵少,王忠既可分兵来攻小沛,亦可分兵袭扰北上的士民。”
“届时,不是我等牵制王忠,而是王忠分兵牵制我等。”
“如今,王忠兵马皆来小沛,即便探得大哥的真正行踪,王忠亦无法分兵袭扰。”
“且我等虽然兵少,但王忠不知。”
“可于城中虚张声势,暗遣精兵绕袭其后,截其归路,同发城中兵马击之。王忠两不相应,势必危矣。”
诸葛亮笑道:“关司马之言,正合亮意。”
便教夏侯博:“都尉可引白毦兵二百,绕袭其后,伏于山谷之中,但见城头火起,同时击之。”
夏侯博惊道:“我若将二百白毦兵都带走,军师仅有三百青壮,何以守城?”
诸葛亮笑道:“善守者,无一兵一卒亦可惑敌。更何况,有关司马在,一人横刀,万夫莫敌!”
诸葛亮的夸赞,让关羽的丹凤眼中不由泛起几分自傲:“城中有关某,足可护得军师周全,崇义勿疑!”
见关羽亦如此,夏侯博这才按捺担忧,先引二百白毦兵暗暗去了。
诸葛亮又下令城中多竖旌旗,编束草人,又于城外多布障碍。
早有细作报知刘岱和王忠。
王忠再生担忧:“刘备骁勇,今又有防备,不如寻一险阻,立寨对峙。”
刘岱冷笑:“不必如此!岂不闻兵法有云:夫战,勇气也!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
“理当一鼓作气,兵临城下。若是立寨对峙,反会令士气衰竭,待我竭彼盈,必为刘备所克。”
王忠默然。
论及兵法道理,王忠自然是论不过刘岱这个司空长史的。
暗暗叹了口气,王忠放弃了与刘岱争论。
越是争论,越会引得刘岱的不满和怀疑。
当即。
刘岱催军速行,直抵小沛城下。
“应如军师所料,来的虽然是昌虑的兵马,但主将不是王忠。”
“不择险阻立寨,反而兵临城下,真是够狂妄的!”
看着城下聚拢列阵的兵马,关羽眯着丹凤眼,轻蔑冷笑。
诸葛亮羽扇轻摇,只一眼,就看穿了城下兵马的列阵水平。
乌合之众!
寻常武将眼中,刘岱和王忠的列阵是及格的,毕竟大家水平都差不多。
但在诸葛亮眼中,犹如巅峰王者看青铜局,里胡哨,都是破绽。
“关司马,开门搦战。”
诸葛亮先是将贼阵的几个大破绽告知关羽,随后令关羽出城搦战。
关羽早就按捺不住了。
当即应诺:“军师且在城头观战,看关某击贼!”
“咚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