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诸葛亮不出手则已,一出手要袁尚命(2/2)
诸葛亮在前几日就已经将这些关联事件拿出来与赵云讨论过,故而赵云对当前局势的了解并不少,甚至于比郭图等人都更清楚。
沉吟良久。
赵云抬头,徐徐分析:“袁尚在兖州战事失利,已无与袁谭争嗣的功绩优势,若按照原先的约定,嗣子将会由袁谭继承。然而以袁尚的性格,必不会甘心就此失势。兼之袁绍又欲卸任让位与主公,袁尚激愤之下或会采用极端手段。此番带兵入卢奴,应有夺权之意。”
诸葛亮微微颔首,语有赞赏和鼓励:“袁绍欲效仿陶谦让徐州之举,却不知此举对袁尚而言犹如火上浇油,一旦失去了权力,袁尚就会变成任由人宰割之辈。袁尚又焉会坐以待毙?子龙以为,倘若袁尚决意夺权,会如何行事?”
赵云声稳如铁,继续道:“自古夺权者,皆会假大义之名。昔日公孙瓒假刘虞之名号令州郡,今日曹操亦挟天子以令诸侯,皆是如此。故而以我观之,袁尚会暗中软禁袁绍,而后以袁绍的名义行事,或是召不服之人赴宴于宴席间擒之,或是号令袁谭及主公聚兵向南而借曹操之手除之。”
“若能除掉袁谭与主公,袁尚便可趁机施恩袁谭与主公的旧部众人,同仇敌忾以抗曹操;即便不能,亦可削弱袁谭与主公的军力,之后再以强兵大势威压,迫使袁谭与主公承认袁尚的大将军之位。”
诸葛亮听罢,摇扇而笑:“若袁尚真如子龙所言,主公危矣。”
看着淡笑如常的诸葛亮,赵云不由疑惑:“军师之意,莫非袁尚不会如此?”
诸葛亮颔首而道:“人之不同,在于秉性。然而亮观袁尚此人,骄矜自负又凉薄寡情,心性狡猾又沉不住气,未必会如子龙一般谨慎隐忍。”
赵云微微思索了片刻,又问:“纵是袁尚秉性有失,但审配逢纪都是多谋之人,值此大势决断之际,料也会劝谏袁尚。”
诸葛亮摆了摆羽扇,道:“非也。审配为人,过于专横,实则没什么谋略;逢纪为人,虽然果断,实则没什么大用。一个靠着族大兵强而身居高位,一个靠着谗言媚上成入幕之宾,皆是骄矜自大之人,又岂会劝谏袁尚谨慎隐忍?故而亮方才会说,人之不同,在于秉性,秉性有失,纵是多谋善断亦是无济于事。”
赵云顿有所悟,语气微喜:“倘若袁尚不行谨慎之策不愿假大义之名号令州郡,那么诸州郡定会多有不服之人。我等或可趁机拉拢,以助主公起势河北。”
见赵云已经领悟了个中深意,诸葛亮也不再考校,遂直接下令道:“冀州从事牵招,深受袁绍恩义且又与主公是刎颈之交,如今正驻兵中山北部的灵丘震慑雁门乌桓。子龙可遣人告诉牵招,就言‘大将军在卢奴有难,速往救之’,牵招闻言,必会亲往。”
“袁尚担心主公返回,必会驱兵前往并州以求能将主公滞留在河东,而袁尚又要提防曹操,邺城的兵马定不敢动用太多。能调往并州的只有驻扎在常山国的那八千兵马,这八千兵马本是主公昔日募练,军中将校多受主公恩义,袁尚担心引起兵马哗变必会将原有将校软禁。”
“前番回常山时,真定赵家村中多有慕子龙之名者,赵氏族长,更是单独在族谱上给子龙开了一页记录功绩,以此勉励族人;又为子龙的兄嫂赵峻樊秀夫妇修缮了坟冢,令族人四时祭拜。子龙可引麾下那数十骑白马义从速速返回赵家村,借赵家村之力偷入真定城中救出被袁尚软禁的将校。”
“常山相高柔,乃左将军决曹掾,袁尚必会疑其立场而将其软禁,子龙可将其一并救出,再借高柔之力断了袁尚的粮草供应。”
“如此,那八千兵马将不战自溃!”
睡醒了,1更来啦,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