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傥来都似梦(2/2)
可见此人确实是熟读历史,而且颇为迷恋诸葛丞相给自己规划的那种功成身退的感觉。
可惜,他选错了人。
赵佶不是个可以与他谋大事的皇帝。
童贯更是一个废物点心。
最后他们竟然把罪过,全都推在李良嗣身上,派人去把他脑袋砍了,全家妻小也被流放。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识人不明。
陈绍因为开了天眼,站在上帝视角,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赵佶是个乐色。
李良嗣却不能知道。
而且他也没法选择。
只能说时也命也。
陈绍对赵佶,不抱一点点的希望,他太清楚这人的底色了。
所以他的目标一直很明确,去西北当个军头,在接下来的乱世里,保全自己,若是还有能力的话,继而保全华夏天下。
北宋灭亡之后,赵构等人仓皇逃亡江南,偏安一隅。
但是北方大地,其实反抗之火从来就没有断过。
无数豪杰前赴后继,但是无奈宋廷软弱,赵构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不想北伐。
这实在是太令人扼腕叹息了。
“陈兄,此番面圣,可想好说辞了?”
陈绍笑了笑,拽过一张椅子坐下,“我是个粗人,能做到不在君前失仪已经很难为我了。面圣这种事,还是得倚仗兄长你啊。”
李良嗣没觉得他谦虚,甚至觉得陈绍说的很对。
他十分害怕陈绍在皇帝面前,说出什么不该说的来。
主要是这一路上,陈绍给他留下的阴影太大了,他甚至害怕陈绍脑子抽了,跟皇帝身边的人索贿。
好在他进了京畿之后,就变得沉稳了些,要知道在西北的时候,他打着童宣帅的名号,那可真是飞扬跋扈。
陈绍又和他聊了几句,觉得有些闷,便提出带着人在东京逛一逛。
李良嗣再三嘱咐他不能惹事。
陈绍一口答应,带着亲兵们出去,在汴梁的街头乱逛。
不得不说,汴梁绝对是当今世上,当之无愧的第一繁华城邑。
断崖式地领先第二名。
李良嗣则一天天的足不出户,始终闷在房里,坐在桌前苦思冥想。
陈绍回来之后,进去给他送饭,只见他铺了一桌子的纸,写几个字,端详一番便团掉再写,弄得房中狼藉不堪。
都是些预想中和皇帝的对答,他是每个字都反复斟酌。
陈绍笑着摇头,这位老兄根本不了解赵佶,那人就是个纨绔皇帝,没那么多讲究。
只要你对了他脾气,让他觉得有趣、好玩或者捧着他,这位皇帝百无禁忌。
皇帝身边最得宠那几个,从来就没有什么规矩,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
蔡攸有一次出征前,去和赵佶辞别,赵佶身边搂着两个小美人。
蔡攸直接说,“功成之后,陛下把这两个赏赐给微臣吧!”
赵佶也只是笑着答应,根本就不生气。
“端王轻佻”四个字的含金量,在他登基为帝之后的每一天都在增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