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明正典刑(1/2)
从西平府,一路南下,到了博乐城,陈绍等人终于登陆。
运河并不是很长,陈绍下了船之后,却感觉精神很多。
他笑着说道:“我还是习惯骑马,今后要少乘船。”
说到这里,他又笑道:“不过运河该挖还是要多挖,你看这三五日的路程,一天就到了。”
许进倒是精神奕奕,笑道:“这还是节帅在船上,大家降了风帆,若是运送货物辎重,还要更快一些。而且只需要三五个人,就可以架船而下,省下的民力无算。”
本来往银州去,才是运河的主干道,但是陈绍却不想再乘船了。
他提出要走一趟横山防线。
理论上来说,只要不和大宋开战,这横山防线是用不到了。
也就银夏一带,要防备女真打过来。
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陈绍还是想看一看。
朱令三姐妹都会骑马,但是考虑到还有丫鬟、仆妇,陈绍就让她们乘马车。
到了正午,灵武亲卫们开始生火造饭,炊烟缭绕。
灵武军和此时的大部分军队一样,是不会配什么炊事班的,都是自己带有粮草自己动手做饭,十个人围一堆吃。
几乎所有的军队行伍中都有火这个单位,比如灵武军就是一个小队十个人称为一火,名字的由来估计就是他们一块儿生火做饭的原因。
灵武军吃饭用铁马盂,是一种大号饭盒,能装很多饭,每人操一个铁马盂就稀哩呼噜地大吃。
以前陈绍一贯是与将士们同宿同食,打仗的时候也用这种玩意吃饭,最开始当了官的韩世忠还不乐意,见当时的统制陈绍都这样,小小都头的韩世忠无奈也只好跟着用这种大饭盒吃。
后来陈绍官做大了,也就不用这样来收买人心了。有时候并不是一味地和大家一起吃苦,才能收买人心。
而是要让手下人看到,好好干升官之后的享受,让他们有奔头。
这个时代的底层人民是很苦的,他们想象不到高位人的生活,合着大帅也跟大家一起吃,其他官员估计也那样,那军功的诱惑就小了很多。
以前这样,纯属是条件不好,如今定难军富甲天下,就不需要没苦硬吃了。
在你真的给了下层上升渠道的时候,就要让他们瞧见上层的美好;反之,当阶层固化,上层人物近乎堵死了上升渠道的时候,就得捂得严实点,免得人心滋生不满。
陈绍心怀坦荡,手下一大半都是靠功劳起家的,所以大大方方地让他们知道自己过得很好,美人、美食、美酒都不缺,想要你就好好干!
他来到临时搭建的帐篷内,三姐妹正等着他,桌上摆着些酒菜。
陈绍把金乐儿横抱在怀里,感受这小丫头如今骨肉又多了几分柔软丰韵,金沫儿和金叶儿站在他左右两边伺候,陈绍吃完之后她们才吃。
她们吃完之后,再让丫鬟仆妇们吃。
还没动筷子,陈绍瞧见烤的金黄的一盘羊腿,问道:“大虎吃了么?”
几人都不知道,一起摇头。
陈绍道:“先给大虎送几根去。”
大家都知道,陈绍走到哪那胖子就跟到哪,属于是不离左右的真心腹。
一个仆妇赶紧上前,用油纸包了三根羊腿,到帐篷外递给正蹲在地上捧着铁马盂吃饭的大虎。
大虎也不客气,拿起来就啃,就他
吃完饭众军继续前行,虽然燕地打的正惨烈,但是陈绍完全帮不上。
他自己的地盘,又十分平静,惟一打仗的恐怕就是河西的护粮队打吐蕃、护商队打胡人,并无大仗可打。
吐蕃人你拿他们也没办法,纯属是当初老天爷玩弄他们,气候给予的崛起之力,最终也被气候收回。这老天也确实不仗义,一下子赏赐他们太多,等人家吐蕃人口暴涨起来之后,突然又给你打回原形。
他们不敢挑战河西的护粮队,想要侵占城池那是找抽,抢一把就跑比较明智。
护粮队一旦逮住了他们,就往死里打,有时候逮住一些,便编入当地被抢的地主家,成为农奴干活赔钱。
就这,他们还甘之若饴,实在是被贼老天玩的太惨了。
只能养活几十万人口的地盘上,繁衍了百万人口,就意味着大部分人要被自然淘汰
何其惨烈!
沿横山一带行军,先头部队忽然听见一声呼救的喊声,众人循着声音看去,只见远处有座小山,山下有个土地庙,呼声好像就是从土地庙中传来的。
赵河下令道:“你们别停,我带几个弟兄过去看看情况。”
先头营副都头在马上应了一声“得令”,赵河便带着几十骑向那小庙包抄过去。
那波骑兵中有两个军士的背上插着三面小旗,代表营级的指挥坐标,灵武军的一营兵马,身边便有几个这样的传令兵;
另有一人背上插着一面小旗,是那一队的传令兵,旗子没插在队正背上,将官身上都没有明显的装饰,否则在战场上就是神射手照顾的重点对象了。
赵河如今是亲卫营的都指挥使,这职位太要命了,就得任人唯亲,能力大小都是其次的,关键是必须绝对忠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