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190真正意图(2/2)
“不先开火”政策能在分离主义民众心中维持道德高地,同时引诱共和国发动新一轮攻势,为“风暴之门行动”提供了借口。
而共和国果然中计了。
通过引出共和国陆军所有剩余的预备力量,他们让共和国的核心世界变得前所未有的空虚。
正如共和国不惜一切代价要摧毁邦联一样,邦联也怀着同样的决心要摧毁共和国。
“现在,我们所有的机动舰队可以长驱直入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当共和国面对的不是一支,而是三支在核心世界肆虐的舰队时会怎样?
除非在涡轮激光炮的威逼下,共和国将不再接受和平。
最高指挥官坚信,被逼入和平绝境的不是邦联,而是共和国。
“共和国会陷入恐慌。”
“共和国会过度反应。”
“共和国会把舰队紧急召回本土。”
“然后我们就能畅通无阻地越过边境,”特伦奇接着说,“以压倒性力量迫使共和国签署条约。”
这就是“风暴之门行动”的真正本质。
行动前奏中大规模的舰队调动无法隐藏,他们索性利用这一点,让共和国的情报系统为己所用。
“风暴之门行动”成就了“星芒行动”,“星芒行动”也成就了“风暴之门行动”。
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它既是盾牌,也是长矛,更是反击的号角。
“星芒行动”在纸面上甚至不存在。
这个行动高度机密,所有相关的物理记录均已销毁。
它只存在于策划者和极少数执行军官的脑海中。
这两个行动是他们将共和国逐出战争的最后机会。
残酷的事实显而易见,战争进行到此刻,邦联已无法在正面交锋中战胜共和国。
再怎么保密都不为过,前线的任何一名军官都不能知晓他们所执行命令背后的真正意图,以防被敌人截获。
即使是参与“星芒行动”的人也不行。
为了让“星芒行动”有成功的机会,他们必须把共和国的舰队尽可能地从核心区域引开。
同样,“星芒行动”必须把尽可能多的共和国舰队引回核心区域,“风暴之门行动”才有成功的可能。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第十九和第二十八机动舰队在核心区域将被赋予充分的行动自由,只要战略上可行,就可以放手大干,至少要等到他们找到杜阿·宁戈的“壁垒舰队”。
从那时起,邦联的舰队群便能利用共和国的恐慌,在核心区域撕开缺口,让三支舰队成功突围。
坦恩如释重负地微微松了口气。
若非特伦奇敏锐的六倍人造视力,他几乎无法察觉这短暂的失态。
他第一次看穿了坦恩的伪装。
站在他面前的,并非那个为夺取银河系最大军事力量控制权而拼尽全力的不屈将军,而是一个年纪比他小得多的女孩,穿着一身对她而言似乎仍显宽大的制服,肩负着这个沉重的职位。
“共和国有两种可能的反应,”坦恩靠在控制台上,瞬间恢复了不露丝毫软弱的姿态,“他们肯定知道‘风暴之门行动’是某种陷阱,但无法确定其性质,他们要么谨慎行事,在采取重大行动前先试探陷阱,要么就会鲁莽地冲进去,试图用蛮力摧毁它。”
“却不知这正是我们想要的,”特伦奇走近最高指挥官,居高临下地看着她,“将军,您精准地预判了他们的反应。”
“那么‘星芒行动’在共和国产生预期效果就更加关键了,”坦恩评论道,“我们必须做好相应准备,第二舰队准备好行动了吗?你将面对这场战争中共和国防御最坚固的前线。”
“感谢您的关心,但不必担心,将军,”特伦奇在房间内踱步,审视着显示屏上佩勒米安地区的舰队部署,“梅莱少将的达索米尔攻势已占领了卡拉马里太空的夸伦造船厂,包括帕曼特船坞,有了这个,无畏舰‘征服者号’终于可以投入使用了,有了‘毒牙号’和‘征服者号’,我的第二舰队就能突破哪怕是最坚固的敌人防线。”
“征服者级”星际无畏舰是分离主义者投入使用的最重型战舰之一,由自由达索米尔工程兵团设计,以应对共和国自身的星际无畏舰。
它近五公里长,装备一门巨大的贯穿甲板离子脉冲炮,一炮就能瘫痪整支舰队。
首艘服役的是“毒牙号”,随后是姊妹舰“毁灭者号”。
随着帕曼特船坞的安全得到保障,最初的试验舰兼同名舰“征服者号”终于完成改装,可以投入战场。
在科卢梅克斯战役中,该级舰的设计取得了显著成功,第四艘同型舰已被订购,其龙骨最近在埃诺思星系的夸伦造船厂铺设完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