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皇帝崩!(1/2)
第165章 皇帝崩!
储君,赵策英!
一时间,几人五味杂陈,心绪不一。
对于赵策英而言,颇有欣喜,以及些许悲伤。
自江昭归乡侍疾的那一日,官家就向他说明了立储之事。
因此,他早就知道自己是储君。
不过,私底下知道是一回事,真正的临终宣布又是另一回事。
要说不欣喜,肯定是假的。
与欣喜一起的,则是些许悲意。
侍疾一年有余,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对于余下四位宗室而言,无疑是心头发凉。
即便已经有过预测,认为自己不可能胜出。
可真正宣布了结果,终究是大不一样。
几位内阁大学士相视一眼,俨然是都有过预测,并不意外。
要是以往,有了预测,可能就得站队某一方。
而今,因秘密立储法的缘故,内阁大学士端坐高台,却是没了站队的必要,自然也没了失败的担忧。
“太祖皇帝,一手盘龙棍打天下八十一州,进而黄袍加身,定下江山社稷。”
赵祯叹道:“可惜,燕云十六州未曾开拓,西夏、辽、交趾未曾归附王化。论及疆域,大周着实难与唐、隋、汉相媲美。”
十余人齐齐默然,不敢作声。
疆域太窄,这是从上到下都默契不提的事情。
说得好听一点,那叫内敛图强。
说得不好听一点,那叫偏安一隅!
文风鼎盛的时代,没什么边塞诗,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太宗、真宗两位皇帝,也都是默契的不说疆域之事。
若非是白捡了一个“熙河开边”的武功,官家大概率也不会提及疆域的广窄问题。
“朕与民休息三十载,而暮年拓边。”
赵祯瞥了一眼记载起居注的起居舍人,缓缓道:“叹苍天无眼,让朕人寿穷尽。
否则,便是暮年,也得御驾亲征!如今,身子骨不佳,也唯有选取武德充沛的子孙,承朕之遗志。”
“策英,便是武德充沛之人。”
“卿等,辅之!”赵祯叮嘱道。
连续说了几句话,上气不接下气,赵祯不免长汗直淌,喘息起来。
“陛下放心,臣等定尽忠尽力,辅佐太孙殿下。”韩章连忙应下。
几位内阁大学士、英国公相继点头,面色恭谨。
事实上,朝堂上从来都不乏抵制北伐的官员。
究其缘由,也非常简单。
没有效益!
大军北伐,大量的耗费财力、物力,却没有半分效益,几乎是白白浪费钱财。
如此,几次往复,自是让人抵制北伐。
不过,自江昭拓边以来,反对的声音就弱了不少。
拓边,属于是真正的“扩大盘子”。
即便拓边者吃大头,其余的人也能吃不少汤汤水水。
拓取边疆,并非不可行!
该叮嘱的都已经叮嘱,赵祯点点头,挥手道:“都出去吧。”
托孤,也没什么好托的。
皇太孙赵策英已经二十八岁,并非是不能自理的小孩。
所谓托孤,更多的是让几位重臣知晓储君的人选,从而扶持储君顺利登基,而非“刘备托孤诸葛亮”。
十余人相继起身,行礼退下。
就在赵策英要起身的那一刻,赵祯吩咐道:“策英留下。”
说着,他望向侍奉的曹皇后:“皇后也出去吧。”
如此,自是要单独与太孙叙话,叮嘱一些事情。
曹皇后恭谨起身,不免唤了一声:“陛下。”
悲戚之色,颇为复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