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官家(1/2)
“轰!”“轰!”“轰!”“轰!”东京汴梁,闷雷般的爆炸声连绵不断,从金明池畔,一路传入大宋皇宫深处的文德殿。阅读
文德殿內,大宋官家赵恆,烦躁地丟下硃笔,皱著眉头抓向书案上浓茶。
都说天子乃是天下至尊,言出法隨。然而,谁坐在这个位置上,谁知道这个差使有多难。
偌大的江山,就没几处安稳地方。
每年不是这里发洪水,就是那里闹旱灾。好不容易遇到一年风调雨顺,党项头领李继迁,又率领铁骑叩关。
好不容易把李继迁那老王八蛋给顶回去了,这红莲教,又在西北造了反……
“哗啦!”茶盏落地,摔了个粉碎。
赵恆愣了愣,迅速意识到自己走神,失手將茶盏给碰到了地上。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特別是在西北出现紧急军情,庆州的治所安化城已经被贼人占据的情况下。
当即,他的脸上就乌云翻滚。
“圣上,大吉,大吉啊!”右班都知,伺候过太祖,太宗和赵恆连续三任皇帝的老宦官刘承珪反应敏捷,抢在赵恆迁怒於人之前,果断高声祝贺。
“大吉?”赵恆的怒火被打断,迟疑著低下头,沉著脸追问。“你说朕失手打碎的茶杯,是大吉之兆?!”
“圣上,岁岁平安,碎碎平安吶!”刘承珪人老成精,满脸堆笑地躬身回应,“老奴闻听,圣明天子身边,就是一片树叶,都意味著一州一郡。如今,逆贼刚刚占了点便宜,您这边茶杯就自己碎了。说明逆贼气运已断,早晚必將粉身碎骨!”
“胡说,这哪扯得上关係?”赵恆被气得摇头而笑,但是,心情却瞬间舒畅了许多。
天子身边一片树叶代表一个州郡,出自周成王用梧桐树叶子封自家弟弟叔虞为唐侯的典故。所以,真的算不上胡说。
而碎碎平安,乃是老百姓失手打坏了碗碟之后的口头禪。意思是厄运也隨著破碎的碗碟而去。
对於赵恆而言,无论是贼人气运碎了,还是厄运离自己远去,都是一等一的吉祥话。
所以,他明知道刘承珪是信口开河,心中却巴不得,此人的话能真的附合几分玄妙之理,也好让自己在接下来能在咸平四年没剩下多少的日子里,都过得顺风顺水。
而那刘承珪,接连伺候过三任皇帝,岂能不懂得揣摩帝王心思?
听赵恆隨便骂了自己一句,就不再说话。赶紧又上前半步,躬著身子补充:“圣上,您是把心思都放在了天下万民身上,所以没空留意这些杂七杂八的小事。刚才窗外雷声滚滚,隨即,茶杯应声而碎。说明是天雷劈碎了那妖邪的气运。那红莲教装神弄鬼,最怕的就是雷声……“
“你这老东西,还越说越来劲儿了!”赵恆瞪了刘承珪一眼,笑著打断,“大冬天,哪来的雷声?那分明是皇城司的儿郎们,在试验李都监派人送回来的火药配方?皇城司就归你管,你这老东西,別告诉朕你不知道!”
“圣上明鑑,老奴当然知道是火药爆炸声。可是,那些装神弄鬼的红莲教歹人,未必知道啊。”刘承珪又躬了下身,脸上笑容愈发的諂媚,“您想想,他们正在装神弄鬼,欺骗百姓之际。忽然听到天雷阵阵,肯定三魂六魄都嚇没了,哪里还哄得了人!”
“他们连造反都敢,胆子怎么会那么小?”赵恆又瞪了他一眼,低声反驳。
然而,隨即又摇头长嘆,“希望如此吧,他们听到雷声,能嚇得任何骗术都施展不出。唉,朕本以为,答应了李继迁议和之后,永兴军路那边能有几天时间休养生息,谁料想,红莲教的妖人,又跳了出来!”
“疥癣之疾而已,圣上不必掛怀!”刘承珪蹲下身子,一边亲手收拾地上的碎瓷片和茶叶,一边笑著安慰。
“希望如此吧!”赵恆又嘆口气,眉宇之间的忧虑,始终聚而不散。
几个小太监和宫女,到了此刻,才壮著胆子上前,七手八脚地帮助刘承珪將碎瓷片和茶叶收进木製的簸箕里。然后又快速取来新的杯子,重新为赵恆倒满茶水。
大宋官家肚子里的无名业火,已经被刘承珪化解掉了一大半儿。因此,也没心思再找太监和宫女们撒气。
端起新换过的茶杯,他轻轻抿了几口浓茶,然后柔声吩咐,“好了,让他们忙碌,你年纪大了,以后这种事情,就別亲自动手了。”
“谢圣上掛怀,老奴愿意亲自动手伺候圣上。每天不在圣上身边干点儿活,老奴心里头就不踏实!”刘承珪笑呵呵地站起身,拱著手解释。
“那你有空,就去替朕看看,火药配製得怎么样了?具体威力如何?然后顺便吩咐皇城司的儿郎们,以后试用火药的时候,去远的地方,不要总是在金明池那边折腾。”赵恆知道,能跟在自己身边伺候,对刘承珪意味著权力和信任,所以,笑了笑,继续吩咐。
同为大宋皇家看中的细作机构,皇城司的人员选择,却远不同於控鹤司。
其內部,乃是清一色的太监。所以,素得赵恆信任。一些神兵利器,最早也由皇城司秘密试验过了,才会决定是否配备到军队当中。
火药的配方,由镇戎军都监李继和派八百里加急,送到赵恆案头之后。他一直安排皇城司在试製。包括火药的一些具体应用,也是由皇城司来负责摸索。
而刘承珪作为赵恆的绝对心腹,一直负责皇城司。此人不但有眼色,干正事也是一把好手。听了赵恆的吩咐,立刻笑著向他匯报:“启稟圣上,火药按照李都监送回来的秘方,冒毒烟的和不冒毒烟的,已经各自配製了三千多斤。火药箭,也造了五百多支。奴婢下午时去看过一次,一直没来得及跟圣上匯报。”
“已经配製了这么多?试过威力了么?”赵恆反正也没心思再批阅奏摺,乾脆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火药上。
“试过了火药箭,的確如李都监所说的那样,几十支火药箭齐射,没有任何战马不被嚇得东奔西窜!”刘承珪想了想,压低了声音补充,“事关重大,老奴没敢让人找太多的马匹来试。但是,老奴相信,李都监在信中说的都是真的。此物如果使用得当,无论是党项鷂子,还是辽国骑兵,今后都很难再向我大宋军阵,策马衝锋!”
“真的?”赵恆喜出望外,瞬间忘记了先前的烦恼,“如果那样,朕,朕就不用再担心李继和言而无信了。”
“老奴从禁军那边,借了一百匹最好的战马。火药箭只发射了第一轮,就把所有战马都嚇破了胆子。无论马夫如何招呼,都无法让其再服从命令!”刘承珪拱起手,正色回应,“更多火药箭和马匹,老奴没敢试。总觉得如此镇国利器,总得等官家哪天有空了,亲自到郊外画个地方,看上几眼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