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改良进行时(1/2)
作坊里的空气似乎还残留著昨晚火药的硝烟味,但那短暂的兴奋如同烟散尽,留下的只有更深沉的思索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昨晚那两声清脆利落的枪响,以及施密特那快如闪电般的再装填动作,確实像一道惊雷,劈开了眾人心中对於未来战爭形態的想像。
然而,当那支“迅雷”步枪被小心翼翼地拆解开,摆放在工作檯上时,现实的骨感立刻取代了之前的狂热。
克鲁格戴著他的深度眼镜,几乎把鼻子凑到了那根细长的击针上。
灯光下,那原本应该笔直坚硬的钢针尖端,呈现出肉眼可见的轻微弯曲,顶端似乎还磨掉了一小层金属。
“果然……”他放下放大镜,声音里带著一丝疲惫,“两次击发,衝击力加上瞬间的高温,对这个小东西来说负担太重了。”
“材质还是不够好?”格哈特拿起那根变形的击针,眉头紧锁。
他负责枪栓部件的加工和强度。
“我们用的是能找到最好的瑞典弹簧钢,按照霍夫曼师傅的经验做了淬火处理。”
“淬火可能太过了,导致硬度够了,韧性不足?”霍夫曼摸著下巴,也在琢磨,“或者,击针的形状设计需要调整?受力点过於集中?”
施密特则拿著枪栓主体和枪管尾部,对著光线反覆比对。
“漏气的问题,虽然比风箱测试好,但实弹射击的痕跡更明显。”
“你们看这锥面接触的地方,一圈细密的黑色粉末,还有点状的烧蚀。”他指著那处痕跡,“压力自紧確实有效果,但初始密封还是不够。”
“燃气在找到缝隙的瞬间,衝击力恐怕比我们想像的更大。”
昨晚的成功带来的鼓舞,此刻正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动力。
那不到十秒的再装填速度像一个诱人的目標,悬在前方,但通往目標的道路上,布满了漏气、击针变形、材料强度等一个个拦路虎。
“我们不能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林恩的声音打破了工匠们的低声討论。
他昨晚也没怎么睡好,脑子里反覆回想著测试的细节和歷史上早期后膛枪遇到的问题。
“从今天起,每一次改进,每一次测试,我们都要详细记录下来。”他在纸上画了几个简单的表格,“比如,我们更换一种新材料的击针,编號a。测试结果:干击发多少次,实弹射击多少次,检查变形、磨损情况。”
“如果失败了,记录下失败的原因,是弯曲、断裂还是磨损过快。”
他又指向克鲁格和霍夫曼:“关於密封,我们尝试改变锥面角度,或者在枪栓头部增加一个別的什么结构,每一次改动都要记录下来。”
“用了什么材料的垫圈?效果如何?漏气程度是减轻了还是没变化?是高温烧蚀了还是压力变形了?”
“系统化测试?”施密特看著林恩画的表格,若有所思,“男爵阁下的意思是,把每次尝试都记下来,好的坏的都记,免得我们忘了哪种方法试过不行,又重复去试?”
“没错。”林恩点头,“我们现在是摸著石头过河,每一步都要留下记號。
“成功有成功的经验,失败也有失败的教训。这样才能最快地找到正確的方向。”
眾人纷纷点头,林恩这种清晰、有条理的方法让他们原本有些纷乱的思路清晰了不少。
失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失败,以及重复同样的失败。
“还有一件事。”林恩补充道,“范斯博士那边的雷帽,质量稳定性怎么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