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不对劲的地方(1/2)
第576章 不对劲的地方
“再次呢,元代统治者不设科举,使得读书人失却晋身之阶,於是他们在瓦舍勾栏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仁甫、郑德辉等优秀杂剧作家,全部都是在生计没有著落的情况下,真正深入到社会的下层。那些底层人们特別是倡优的遭遇、觉醒和反抗,深深地感染著他们,所以在他们笔下才敷演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有人说,元杂剧是愤怒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並不为过。”
“隨后呢崑曲又得到晚明和初清宫廷皇室的喜爱,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获得官方肯定的戏剧艺术,故称“雅“;而以各地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广受民间喜爱,则称““。於是在初清形成了“雅之爭“,实际上是戏曲共同繁荣的局面,这恰恰丰富了戏曲艺术的门类,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
发现自己越说越偏,朱等等又连忙接著说道:“当然了,这些不是重点了,戏剧演员一般挑选的都是资质上乘,相貌绝佳者的孩童为培养对象。当然戏剧不光是唱还有演,大多戏园子还都培养戏剧演员的自身修养和气质,包括演员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包括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等吧,而且啊戏曲演员必须掌握『四功五法』“四功“呢即唱、念、做、打,『五法』即口、手、眼、身、步,难度岂非一般人能够比擬的了的?”
“而且呢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念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於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
“咱们中原的戏剧特点总归於三句诗,那就是始於离者,终於和;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而且有的戏曲演员不光唱戏表演的好,很多戏曲行业的从业者还会画画,弹琴,书法,写作是那些普普通通的读书人远远比不了的,只是当今社会戏曲演员地位低下,属於勾栏瓦肆的下九流.真能说世道不公。”
朱等等嘆了口气,又朝著面前听的一脸恍惚的陈锦荣说道:“哎,陈公子,说来咱们两个还算是同行呢,我我之前是说书的,说来咱们的確是挺有缘分的哈。”
正听著朱等等口中说的这些话,陈锦荣面色带著一丝恍惚,正回味著朱等等说的话,但却被朱等等口中的下九流给刺激到了,但又听到了朱等等说这个世道不公,他心中这才觉得十分的感同身受。
若不是限制於出身,他又怎会被父母送去戏园子里去唱戏?虽然他挺喜欢唱戏,但碍於戏子的这个身份,在那些达官显贵看来,他们就是勾栏瓦肆里下九流的戏子。
真是世道不公,明明他也不比那些自命清高的读书人差,他精通音律,擅於操琴、弈棋、歌舞、丝竹、书法,作画,学识虽然不能说是博古通今,但也胜於那些浅薄的读书人。
他可不是只靠著皮相立足的浅薄无知之人,那些达官显贵家的小妾夫人喜欢他也大多是因为他的才华,那些粗鄙的財主和达官显贵论起相貌不能与他相提並论,论起才华也比不过他。
又听说朱等等说之前她是说书的,陈锦荣倒是一脸的不可思议,但仔细想想朱等等所说的这些话,的確又像是个能言善辩的说书人,看著她年纪不大,还是个女子,懂得倒是挺多。
“朱姑娘看著年纪不大,倒是见多识广,竟然知晓戏园內外之事,寻常女子倒是不能与朱姑娘相提並论了,在下佩服。”
陈锦荣一脸认真的朝著朱等等说道,朱等等心中却满是得意,但脸上却佯装著一副很谦虚的模样朝著陈锦荣说道:“哪里,哪里啊,我不过就是懂的比一般人多一点,见识的也稍微比普通人多一些而已了,这也不算什么,没什么可吹嘘的。”
说著朱等等便又朝著陈锦荣说道:“陈公子,说了这么多我都饿了,咱们快点去吃饭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