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天灾,人祸,巧合(2/2)
他一直在按部就班的做自己的事情。
除去301师与华北方面军的一次短暂的大规模战斗,与急转直下的世界局势一比,整个华北都称得上风平浪静。
张浩提前做的抗灾准备逐渐展现出成果。
到41年六月份,人口迁移计划已经把近五百万中原人口送到了西域。
另有约三百万灾民从豫中及淮河流域逃荒到了特別军事区。
这些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因为大量的人口外迁,粮食压力大减,加上303军派遣的部队在当地兴建了不少水利设施和粮食储备仓库,理论上来说,不会再出现大规模的灾民饿死的情况。
但这也只是理论而已,国府买办地主的敲骨吸髓,还是让这些地区出现了大批的灾民。
在特別军事区,集体农场成为农业生產的主体。
数不清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变成良田。
大量的农机、灌溉设施设备、化肥农药的投入,使得特別军事区內的粮食產出稳定的增长。
张浩的提前准备让原本会饿殍遍地的中原依旧保持著充足的生机。
在西北五省,八爷对农业生產更加重视。
不同的是,除了西域和西北大通道適合建立大规模的集体农场,其他地方依旧保持著相对落后的农业生產方式。
为了保证粮食生產,八爷重点建设了河套地区。
总部对在土条件较好的关中平原、晋中平原、河套地区施行土地再分配,给迁移人口和当地农户重新分配土地,统一建立新的水利灌溉系统。
其他地区则施行减租减息,鼓励农户增加农业生產。
巨大的投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今年的夏收基本可以满足本地人口和军队的消耗,等秋粮收穫,八爷就再也不用为填饱肚子发愁了。
在整个华国因为自然灾害,出现了上千万的灾民。
国府无力賑灾,却不想这些人口流向西北五省和特別军事区,对灾民百般限制。
张浩可不惯人毛病。
他向第一战区和第五战区增派了五万部队,专门收拢灾民。
国府军胆敢阻拦,立刻会被按在地上反覆摩擦。
张浩的疯名在外,实力强大,手里还攥著北方几大战区的命脉,根本得罪不起。
对上面的命令,第一和第五战区阳奉阴违。
对张浩收拢灾民的举动,全当做没看到。
303军在外的部队接到命令,儘可能把失去生计的灾民转运到根,据地,能就地安置的就安置,不能就地安置的便送往西域。
这年头,灾民的心理预期很低的,只要能有条活路就很好了。
什么离乡背井、什么故土难离,都没活命重要。
因为人口迁移计划的存在,华北等地的人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著。
国府现在是鞭长莫及,明知下面的人蒙蔽视听,明知张浩是最大的“人口贩子”,却是无能为力。
不仅不敢阻止张浩,还得在张浩这里摆出低姿態。
求人就要有求人的样子。
张浩自然不会放过敲竹槓的机会。
换装下来的大批破铜烂铁交到了国府军手中,换回来大量的硬通货和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