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得知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2/2)
陈砚兮惊喜道:“天吶,你可真会猜!我就在非物质文化遗產保护中心工作。”
左佑佑心想,她可太知道了,毕竟她爷爷可拿她的名字登上古籍前言来谈条件呢。不过,前提是,那几页从陈家祖宅找到的私人记帐能够出版。
左佑佑暗搓搓发微信给柏辛树。
柏辛树秒回了一个字:
“哦。”
哦?
哦是什么意思?
是知道了,还是不知道?
不管柏辛树知不知道,左佑佑都觉得自己已经尽了向领导匯报的义务。在她心中,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
另一边,柏辛树抓著手机,等了很久。
手机毫无动静。
终於,柏辛树意识到一个事实:
左佑佑不会再发微信过来了。
柏辛树在办公室里转了个圈,先是生气,然后又觉得自己好笑。
这究竟有什么好气啊?他究竟在生什么气啊?
柏辛树觉得自己一定是最近工作忙得发昏,导致脾气不顺,这才想往下属身上撒气。
迁怒可不好!柏辛树告诫自己,试图平心静气。
柏辛树在办公室里心浮气躁,左佑佑毫无察觉。
陈砚兮力邀左佑佑共进晚餐,左佑佑表示自己还有工作,遗憾地与她交换了过信息,约了改日午餐,就分开了。
左佑佑和简行舟一起离开,她顺利抵达了排版公司,赶在方方下班之前,找到了她。
左佑佑把整理好的一部分帐本交给方方,然后指著一处说:
“这个地方,是记帐人的笔误,我自己加了个『编者注』,请注意这一段的版式,放脚註,我標记在旁边了。”
在整理文献的时候,有时候会发现史料残缺、错漏、笔误、不全、模糊、破损等现象。在一些时候,编辑需要通过文献考据,將缺失的部分补齐。还有一些时候,为了保持史料的真实性,会把残缺、笔误等问题原样呈现出来,並在脚註处加上“编者注”。
在试图保持史料真实性的古籍编修过程中,“编者注”和常见的“编者的话”不一样,编者注通常只起到提示的作用,不表明编者的观点。
以左佑佑整理的帐本为例,为了清晰呈现帐本的原貌,左佑佑在柏杰生误將“匁”写成“两”的地方,加了个简短扼要的脚註:
“编者註:此处系记帐人笔误。”
方方看著上面的字跡点头:“我知道的,按照惯例就好。”
左佑佑由衷道:“见多识广。”
然后她又想起了什么:
“方方,帮我做一个字吧。”左佑佑把“匁”字写给方方,“这是一个上海民间特有的银两计数单位,需要你辛苦一下。”
在翻录古籍文献时,常常有冷僻字出现,这时候就需要排版员帮忙,把冷僻字设计出来。
方方低头看字:“確实冷僻——您在做哪个项目啊?这个字我也没见过。”
左佑佑嘆了口气:“东亚经济史料档案。”她把项目编號报给方方,方方查了一下,然后抬头看她。
“我脸上有什么吗?”左佑佑诧异。
方方抿嘴一笑,唇边两个小梨涡若隱若现:“您已经是这个项目的第四个负责人了。您在项目这里签个字吧。”
“第四个负责人?”左佑佑震惊,“这项目换了四个负责人?”
她想起刚入职的时候,老石那语焉不详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