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兴王者之师,討伐不义之人(2/2)
这些时日,陆宇也没閒著,他的视线一直聚焦在叛军和公孙瓚之间的战斗中。
公孙瓚在徐无城中伏以后,侥倖逃出来后,第一时间便斩杀了步比轩的使者和人质。
当初使者以“涕泣请降”的姿態打动了他,甚至献上家族人质,这才让他有所心动。
奈何,这人质只是一个替身,他们赤裸裸的被步比轩给要了。
如此一来,公孙瓚想要速战速决的希望彻底崩溃,只能退守狐奴、平谷等据点。
利用城墙抵消骑兵衝击力,迫使乌桓转入不擅长的攻城战,
双方进入持久战后,乌恆利用骑兵机动性,分派骑兵小队深入联盟军后方,焚烧粮草、劫掠补给线。
但耗到了最后,先断粮的居然是乌恆骑兵,他们多骑兵的问题终於暴露出来了。
骑兵依赖战马粮草(需大量豆、粟),常言道一马抵十人,一个骑兵每日需要消耗的粮草就是天文数字。
更不用说乌恆队伍多为骑兵,打消耗战自然耗不过公孙瓚。
隨著乌桓士兵退兵意愿越来越强烈,公孙瓚靠著昼夜轮番袭扰乌桓军营垒,迫使乌桓军疲於应对,无法休整。
最后在野外布阵时,广设鹿角、壕沟,缩小战场空间,限制骑兵迁回范围,从正面击溃了乌恆队伍。
一时间打的乌恆叛军落荒而逃,整个右北平和辽西,直接被势如破竹的公孙瓚大军收入囊中。
如今乌恆和张纯只能坚守在辽东门户望平城中,根本不敢外出决战了。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乌恆叛军的败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这几场战役结束后,公孙瓚在联盟军中的声势一时无两,那些世家子和太守们,再也没人能和他在权力上抗爭。
陆宇自然不能眼睁睁的看著公孙赞势大,如今,幽州墓的名头落实了下来。
他在整个幽州自然占据著大义,那么,他占领全郡自然是理所应当的。
於是在他的授意下,田丰和泪授写了一封缴文,谴责公孙赞占山头自立,不遵朝廷法度,
他这个幽州牧,自然要兴王者之师,去討伐不义之人。
而后,陆宇开始了正式的平叛之路,他以三万六千余三阶以上士兵,號称十万大军,以程普为先锋,从广阳北上,渡白河而过后入渔阳郡。
秦琼领兵两万,以赵云为先锋从代郡兵出,一路东进从前往上谷郡。
行军途中,陆宇將权利下放给了程普,行军调度任由他指挥,可以说是充分放权了,如今他手中人才济济,自然不需要他事事掛心了。
毕竟他对手下士兵有著绝对的掌控权,完全不需要制衡什么。
他只需要注意自己的安危就行,所以驻扎在他营帐周围的,是李岩率领的三千玄甲驍骑,为的就是防备不时之需。
程普不愧是江东四將中实力最强之人,在他的指挥下,儘管公孙瓚攻打辽东前,留下了部分部队,防守在上谷,渔阳和右北平三郡。
但面对如此猛烈的攻势,还是轻轻鬆鬆的就將战线推进到了渔山附近。
这也说明,渔阳郡半数之地,尽数落入陆宇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