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兵败(1/2)
第269章 兵败
果然,位置越高屁事越多,就算李催和郭两个人不想爭权夺利,但他们二人身边的人,可不会管他们是否想往前走,死活都要推著他们往前走。
然后一个搞不好,双法派系的矛盾就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后居然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双方直接火拼了起来。
要知道,不管是李催还是郭手下的士兵,可都是曾经的西凉军啊,都是董卓手下最精锐的最能打的部队啊。
结果这些人,居然在董卓死后没有太久,就分崩离析变成了数个派系,內斗的內斗,跑路的跑路。
那些跑路的人,说的自然是张济他们了,他们见势不妙,势力又比不过李催郭记,他们居然直接撤出了长安城,另谋出路去了。
这事充分的说明了,什么叫做核心人物,西凉军中核心人物就是董卓,除了董卓以外,再没有任何一人有这样的威名,可以聚拢起来全部的人。
有些人天生就是做老大的,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有些人觉得,只要弄死了別人,那个位置就是你的,这纯属开玩笑。
不是你的就终究不是你的,你就算想尽办法害死了这个人,他的位置你也一样撑不住,王允就是这样的。
他曾经以为,只要除掉了董卓这个奸贼,那么不论是董卓下的士卒,还是外面的诸侯们,都会重新服从皇帝的命令。
他们的朝廷可以变回黄幣起义前的模样,这也是为什么,董卓死后,王允甚至下令,不会免除李催郭记二人的罪孽。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搞笑,毕竟当初在李催郭二人手中握著的,可是大部分的西凉兵权啊,这些大头兵可不认识什么刘宏。
故他们更不会管什么皇帝不皇帝,谁给他们吃的,谁给他们发军,他们才会听谁的。
所以王充落到如今的这个下场,其实並没有什么意外,因为他就根本没有那种当权臣的能力。
不论是霍光类型的权臣,还是后世曹操那个类型的权臣,他王允都当不了,那么他的最终下场,能好才怪了。
但江山代有才人出,李催郭以为,干掉了王允这个人,就可以杀鸡做猴威其他人了。
但他们没想到,暗中还会突然蹦出来一个董承,而且这人的想法和王允完全不同。
董承根本不会拉拢那些文官大臣,他拉拢的人和王允完全相反,他居然去拉拢那些手里有兵权的將军。
这些人相比那些文官来说,更好说服一些,但他们与文官不同的地方还是很大的。
那些文臣深受儒家思想的洗礼,更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以拉拢这些人,只要摆出大义来,就能事半功倍。
但那些武將就不一样了,和他们说这些,那完全就等同於对牛弹琴,尤其是杨奉这种曾经白波军出身的人。
白波军是什么,他们以前乾的可是造反的买卖啊,谁会把什么家国大义放在心上啊,所以想要打动他们,就必须许之以重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