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无蛰不惊(2/2)
但姜逸尘深知,只要出现在阁中的第三人对老伯起了一分一毫杀心,掩藏在黑暗中的杀机,將如惊雷般瞬息而至。
老伯满意道:“无月可很少被看出破绽。”
姜逸尘收回了视线,道:“阁中地形有限,可落位的选择不多,加之尘儿侥倖得知韩大叔隱匿身形法子的特点,方长能猜出其所在方位,可若韩大叔发动攻击,尘儿依然无力招架。”
老伯道:“欸,你这孩子还是太过谦虚了,不过,你是从何得知无月这隱匿身形之法的特点?”
姜逸尘道:“尘儿是在幽冥教所藏典籍中翻阅到的。”
老伯奇道:“噢?无月此门秘法是其先师所传,江湖上虽有不少人覬覦,也有许多人效仿,但终究不得其法。那秘法不至於落入幽冥教手中,那幽冥教典籍中是如何记载的呢?”
姜逸尘道:“这秘法之名『惊蛰』,虽是惊字在前,可若是无『蛰』,则不惊。”
“故而这功法的重点,便是在蛰。”
“蛰,不食不动,全无动静,无人知悉。”
“惊,动如惊雷,厚积薄发,一击骇世!”
“则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最⊥新⊥小⊥说⊥在⊥⊥⊥首⊥发!
“幽冥教中典籍註明:若非能將体內三门或以上內功,轮转运行,相互补充,决然无法做到多日滴水不沾,油盐不进,仍能保持高度警惕状態,在顷刻间一击制敌。”
“当然,施展『惊蛰』隱匿身形者,也並非毫无破绽。毕竟人无法凭空消失,再怎么擬物、偽装始终都有实体存在,如此一来,只要仔细感受周遭气流动向,看看哪儿与常时相较,气流走动变得缓慢,哪儿便可能是此人隱身之处。”
“幽冥教典籍对『惊蛰』的评价是,神乎其技,却也弊端明显——必须不动。適宜躲避追杀,埋伏反杀。”
老伯道:“呵呵,没成想这幽冥教对这『惊蛰』,研究得这么细致,无怪乎当年鬼见愁会在他们手上栽了跟头。说来这评价倒也挺中肯的,当年鬼面儿虽厉害,可仇家也颇多,创出这『惊蛰』来,不仅屡次让来要他命的人无功而返,而且还有数次反杀了对手,也让后来者投鼠忌器,不得不先掂量掂量自己到底够不够实力找鬼面儿寻仇了。”
老伯顿了顿,接著道:“这些年也是辛苦无月了,为了保我周全,只有施展这『惊蛰』,才能无时不刻守在我身侧。食无肉,居无竹,他早已习以为常。”
姜逸尘偷偷向东南角瞄了眼。
暗中没有传来任何声响。
他不知道韩无月为何会对老伯如此鞠躬尽瘁,可他却能懂,老伯与其二人间,早已不需任何言辞来表达感激与信任。
静默半晌,只听老伯说道:“当年没有適合你修习的內功,你的內息自然不足以支撑大部分功法正常运转,无月没將『惊蛰』传你,也是怕你怀璧其罪。”
姜逸尘一听,这才想起昔时的確与韩无月討教过隱匿身形之法,却被告知没有深厚內息加以护持,便无法达到应有效果。
那时的他,还为此而低落,不甘。
老伯似也回想起当时情景,不由感慨道:“那时,你无法修炼內功,想多学些东西,以弥补自身缺漏,本也是人之常情。”
老伯话语刚落,姜逸尘只听斜后方传来破空声响。
心料那是韩无月掷来之物,应无危险,便伸手向后探去。
旋即,便有一巴掌大的竹简落入手中。
姜逸尘心下暗道,莫不是“惊蛰”?
疑问很快便有了解答。
“这是『惊蛰』的修习要点。”
暗中传来一道声音,似久未开口,却尽力让自己的语气不那么生硬。
姜逸尘一喜,道:“多谢韩大叔。”
暗中声音道:“你现在已有能力驾驭它,这是你应得的。”
老伯道:“收下吧。”
姜逸尘也不矫情,將竹简收好。
不论如何,一个合格的杀手,若能掌握“惊蛰”这等绝学,无异於如虎添翼。
感受到姜逸尘的喜悦,老伯心情也颇为舒畅,在这乱世之中,他能为姜逸尘做的,便是让其不断变强,有更多能力,更多机会让自己生存下去。
可念及即將到来的三月三百之约,他的心又不由一沉。
百之约,虽是九州、四海两盟约战,可这等江湖大事,江湖人永远都不会是局外人。
而这俩孩子都有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得做好万全考虑才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