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比现实更荒唐的歷史(1/2)
一直到天快黑了,黎诚才远远望见前头有城墙的踪影,思考一阵后,还是决定先进城看看。
虽然私人空间里的食物储备暂且足够,但那最好用来应急,主要任务的目標是活到八王之乱结束,如果按照原有的歷史来看的话,八王之乱至少要等到306年司马越入长安,成为八王之乱最终的胜利者结束。
现在才是304年,也就是说黎诚大概还需要在这重歷史里呆两年左右的时间。
单单依靠这点食物,拿来应急才最好。
反正私人空间里的食物不会变质过期,什么时候吃都无所谓。
正这样想著,黎诚默默下马。走到入城队伍最后,静静隨著队伍慢慢前行,观察著周围形势。
门前站著七八个守城的晋军,城上掛著城名“武乡”。
古朴的城墙上长著青苔,上头还有些刀砍斧劈的痕跡,也不知道是谁在什么时候留下来的。
面黄肌瘦的百姓排著队入城,人不算多,有人拖家带口,推著装著全副身家的小车,也有孑然一身和黎诚一样牵著马的武人。
轮到黎诚的时候,几个晋军见他汉人模样,仪態威武不凡,身上还带著多处刀疤,一副不好惹的模样,隨便查了查就放了他进去。
这些守城的其实也就是查查有没有高鼻子低眼眶的胡人和通缉犯,拦一下携带大量武器的可疑人员。
黎诚身上只掛著一柄环首刀,另外两柄放在私人空间里头。
如果携带的武器过多,大概不会这么好进。
用胡人和那三个晋骑身上搜刮到的钱財隨意敷衍了一番,黎诚也是和和气气地走进了城里。
城里还算有个人样,至少比黎诚一路上见到的破败小镇好上许多,稍微有了些繁华的景象,往来人面貌还算康健,街上也有叫卖吃食的人。
司马腾带著并州两万多户逃跑,当然不可能是整个并州所有人口,一路上那些小镇破败大概率是人口都迁入了武乡城这样的小城里充盈守备力量。
大陵兵败,但匈奴还没完全攻进整个并州,如此倒也算得上坚壁清野。
虽说司马腾所率领的这支流民,也就是黎诚一开始脱离的流民部队,在十六国后期颇有名气,但司马腾本人可不是什么好鸟。
无论是《晋书》还是《资治通鑑》,都记载他“生性俭嗇,无所振惠”,与他这个首领相比,这支流民部队在歷史上的名头可大得多也好得多。
乞活军。
被后人称为“武悼天王”的冉閔就是后来乞活军中一员。
不过这重歷史被所谓的“狂血煞之主”和“人神”搞得奇奇怪怪,也不知道之后冉閔还会不会出世。
如果还会出世的话,黎诚倒是好奇这重异史里的杀胡令该如何施行,毕竟有狂血煞之主这么一个鼓励流血战爭的主在,抗爭必然是主旋律。
只可惜冉閔是接近半个世纪后的角色,现在他的父亲估计都还只是个小孩子,自己应该是看不到了。
黎诚隨意想著些有的没的,牵著马在街上走著。
马儿老半天没吃东西了,但是摄於黎诚的威嚇,不情不愿地跟著他往前走。
黎诚隨意买了张饼正啃著,还在找著落脚的地方,就听见街尾忽得传来一阵骚乱。
循声望去,一个穿著锦缎的富贵子从街头那边狂奔过来,一边跑还一边发出怪笑,眼泪鼻涕流了一脸,噁心得很。
“好热!好热!”
不仅如此,这富家子一边嚎叫还一边脱著衣服,周围的平民避之不及,他一身肥肉层层叠叠,病態般肥胖,明晃晃地往外渗出些淡粉色的油光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