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財政机密(2/2)
揉搓著眼眶,维格放下忧虑,埃里克国王老迈怯懦,再加上他的城堡耗尽了数年的財政盈余,进攻泰恩堡的可能性趋近於零。
“不出意外,接下来应该是扯皮环节。”
送走使者,维格的生活恢復平静,每日处理政务、陪伴家人,閒暇时分巡视城內各地。
某天,他偶然路过城东南的羊皮纸工坊,发现工匠摸索出了早期的造纸工艺。
多年以来,泰恩堡使用的纸张有三种,昂贵的羊皮纸、进口自地中海的莎草纸,以及萨满凯米·野火提出的樺树皮纸。
三者各有优劣,由於成本和质量问题,维格只能混合著使用:
公文和信件使用质量好、价格高的羊皮纸,
书籍使用羊皮纸和樺树皮纸,
非正式场合使用莎草纸。
为了减轻这方面的开销,他把一些关於造纸术的记忆告诉工匠。时隔数年,终於点出了这条科技树。
庭院中央的水池,工匠捞出一些长期浸泡的旧麻布、废弃渔网等原料,切成碎片,然后与石灰水混合蒸煮,其间反覆搅拌。
经过蒸煮后的纤维用清水漂洗,用木多次春捣,最终形成絮状纸浆。
下一步,工匠把获得的纸浆倒入水池稀释,搅拌形成浑浊的悬浮液,用一面宽大的木帘浸入纸浆,然后水平抬起,形成湿纸页。再进行脱水、乾燥,得到適合书写的纸张。
確认成品纸张的质量合格,维格稍加思索,决定立即迁移工坊。
目前,泰恩镇的居民突破三千人,商贸活动频繁,造纸术很容易泄露至外界。
因此,他打算把造纸坊迁移到南方十余公里的威尔河,那里遍布沼泽,人口稀疏,方便保守秘密。儘管造纸术早晚有一天会泄露,多赚一点是一点。
离开工坊,维格盘算造纸生意的利润,
造纸原料来自树皮、旧麻布和废弃绳网,成本低廉,关键在於销售。
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局势动盪,中世纪早期的识字率约为1%-2%。
绝大多数识字人口属於教士群体,此外,极少数商人或工匠掌握基础读写。
相比之下,贵族阶层更重视军事技能而非文化教育,记帐、写信等工作委託给管家和教土,导致行政权力受到教会的渗透。
至於广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群体,他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对於读写需求极低,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自己的人生。
综上所述,造纸工坊生產的纸张除了供应泰恩堡境內的行政系统、神庙和学校,剩余大多数產品只能销售给欧洲各地的修道院,
在教会的印象中,维格无疑是一个阴险狡诈的异教贵族。意识到这些质优价廉的纸张来自泰恩堡,教会最大的可能是明面上抵制,同时私下摸索相关的造纸工艺,绝不可能让维格赚到太多利润。
意识到这点,他的好心情顿时消除大半。
“看来依靠造纸术赚大钱的想法不太现实,算了,满足境內的需求也不错。自从设立北境四郡,纸张需求量日益增加,如今出现造纸术,至少能够节省进口纸张的高昂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