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法典与银幣(1/2)
第230章 法典与银幣
859年2月。
维格颁布詔书,宣布召开贤人会议(witenagemot),邀请维京、盎格鲁一撒克逊、
威尔斯、皮克特等民族的上层人土聚集到伦底纽姆,商量编纂王国法典。
王国法典是之前《泰恩堡法典》的扩充版本,包括民法典、商法典、以及贵族法典。
会场选在旧王宫,儘管大部分木製建筑遭到焚毁,但砖石砌成的主殿大致完好,適合容纳这二百多人。
由於语言、习俗、服饰迥然不同,参会成员倾向於和同族坐在一块,前排左侧被维京贵族占据,中间过道铺著红毯,右侧则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后排坐著威尔斯、皮克特人和盖尔人,还有少量的爱尔兰人(收到邀请,都菲林宫廷指派五个低阶骑士参会,以示敷衍。)
等了十来分钟,维格在侍卫的簇拥下进入大殿,踩著红毯登上台阶,他依然穿著那件黑色绣金长袍,作为自己的日常服装。
在很长一段时间內,台阶上摆放著三张座椅,中间是拉格纳,左右是他的两位王后。
可惜的是,这三张镶著宝石的镀金座椅被民眾砍成碎片,带回家作为收藏品,维格只能找了张样式普通的座椅凑数。
落座之后,维格看著这些心不在焉的参会人员,知道他们懒得听客套话,直接进入正题,
“多年以来,不列顛诸国林立,各地的习俗迥然不同,我今日召集诸位大人,是想设立一套公正有效的法典,化解纠纷。”
当初拉格纳没有颁布法典,导致各地的乡绅、商人经常找他告状,严重占用了他的精力。比如某位乡绅的绵羊啃了別人的麦苗,结果绵羊被受害农民杀死,最终引发两个家族之间的衝突..:::
维格担心遭受同样的纠缠,因此制定法典,把这种乱七八糟的琐事甩给司法大臣和各郡的法官,假如矛盾实在严重,到时候他再亲自处理。
看著犹疑不定的眾人,他介绍王国法典的基本原则,还承诺废除旧王室统治末期颁布的一系列乱政,包括下调直辖领地的农税,从25%回调至过去15%,部分商品的税收同样下降......但是,有一项看似荒诞的制度得到保留。
几年前,为了敛財,亚丝拉琪设立一个新的贵族头衔一一“爵士”,终身持有,无法世袭。
维格延续这个制度,宣称为王室做出“一定贡献”的平民可以获封爵土,无法世袭,
但是在法律意义上属於贵族,还能让一个子嗣进入王庭公学。
他设立爵士的初衷並不仅是赚钱,更多是为了保护商人群体,减轻各地贵族对他们的盘剥。
在维格的记忆中,11世纪后,西欧出现过许多保护商业的措施,例如向城市颁布特许状,授予诸多特权。某些地区还衍生出一条原则:假设某个农奴逃到城市,居住满一定期限(通常是一年零一天),且未被原领主抓回,农奴將获得人身自由。
经过长期观察,他得出的结论是:商人群体擅长创造財富,可以提供大量赋税,但自身的战斗力不足,各商业城市往往依赖僱佣兵提供安全保障。
采邑贵族自幼习练武艺、马术,能够提供优质的骑兵,缺点是上缴的赋税太少。
贵族、商人两大群体各有优劣,教会/神庙也有独特的作用。如此看来,国王应该维持三方势力的平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