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鑑赏(2/2)
朱翊钧抱起王皇后,不顾皇后的娇嗔去了床榻,
第二天,朱翊钧用过早膳之后就告別了王皇后。
先去看了看活字印刷术的进度。
因为朱翊钧的先见之明,內帑包括朝廷库存中的铜料、铅块都没有动用。
並且已经有一批铜字已经在开始製造了。
虽然铜字贵,但是也不是没有优点,优点就是耐用。
因此朱翊钧就把常用字用铜料製造了一些。
总不能干等著传教士的帮助,自己这边也需要一些动作。
铅字的好处在於廉价,製造量也大,
各有各的好处,但是想要大规模的印刷还得是铅字。
虽然言语不通,但是当传教士拿出图纸,模具,在经过翻译的一顿壁画,工匠们很快就明白是什么原因了。
这个时代还不是后世,技术壁垒没有那么夸张。
后世有些技术就算给你,你也造不出来。
这个时代不同,至少对於大明而言,只要有图纸,有样品,没有什么是製造不出来的。
除非是材料限制。
除此之外,朱翊钧还去了一趟总理夷务衙门,之所以去这里是为了督促四夷馆积极翻译传教士带来的科学书籍。
朱翊钧还不忘让翰林院的翰林们好好研读传教士的宗教典籍,让其翻译。
这个年代的翻译可不是后世,什么同意替换,什么原汁原味的翻译。
很多时候翻译几乎等同於二次创作。
全看翻译者的心情。
后世的什么上帝肯定是不会出现了。
上帝之类的翻译也不是大明人干的,而是学会汉语的传教士自己乾的。
原本他们的翻译是什么圣灵,圣子之类的。
奈何老百姓没听过,不信这个,於是传教土为了更加方便传教就用上帝进行替换。
为此罗马教廷的教皇还专门写信斥责这些篡改典籍的传教土,认为他们是异端。
当然,传教士们也解释过,不改的话传教效果並不好,需要进行本土化,但是教皇显然不在乎这个。
不过相隔万里之遥,教皇也拿这些人没什么好办法。
事实证明,还是来到大明的传教士的想法是对的。
不管圣经有多少人读过,至少上帝的意思以及在这片土地的影响彻底变了。
基督教在这片土地上的影响力也的確扩大了。
“不过这一世,就不会有这么好的事情了。”
朱翊钧摇头,那圣经被翰林院那么一改,天知道是个什么样子。
而且就算信基督又能如何?
这片土地上有几个人不考科举?不遵从儒家的意识形態?
宗教是一回事,尊儒是另一回事。
明末的士大夫信基督教的也有一些人,让这些人从孔圣和基督之间选择,是个人都知道他们选择什么。
朱翊钧又来到了司礼监给写手准备的办公地方。
当皇帝驾到的消息传来,房间里面的人统统乱作一团,所有人慌慌张张的从房间里面跑出来行礼。
他们行礼甚至都不一样。
他们这些人真没想过还能有见到皇帝的一天。
虽然在接受这份工作的时候就畅想过这件事情,但是大家依然没有料到能这么快的见到皇帝。
“免礼。”
朱翊钧頜首,扬手制止了想要斥责的孙德秀。
他一个穿越者不是很在乎失仪的事情。
他在乎的还是这些人的工作。
“书写得如何了?”
朱翊钧问道。
眾人面面相。
“拿写好的稿子给我。”
朱翊钧走近衙门,身后的人面露绝望,一闭眼,硬著头皮跟了上去。
他们这段时间拿到朱翊钧写好的大纲也没有几天时间。
废稿写了不少。
此时此刻,这些废稿就好像救命稻草一样被递上去。
朱翊钧没有因此训斥什么,正好看看有谁的文风更像网文一点。
这样他也好直接提拔。
不过这些人终究还是受了当下小说的影响,很多时候喜欢隱喻,有些隱喻过於套路,
生硬。
除此之外,就是喜欢在小说里面加一些诗词什么的。
若是诗词写得好,能草蛇灰线的隱喻剧情,朱翊钧自然乐於见到在这样的书,但是很多时候这些诗词都是一些浅显直白的打油诗。
在朱翊钧看来这样的诗词只是起到总结剧情的作用,写在小说里面几乎可以说是毫无意义。
他是真的搞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写。
水滸传、红楼梦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这些书中的诗词还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里面的诗词就好像一种隱晦的预言,早早隱喻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甚至是命运。
但是朱翊钧这是网文,讲究快节奏。
没那么多时间搞什么诗词隱喻。
“这个描写过於浮夸,这不是民间说书。”
朱翊钧批判了一个,又拿起一章。
“这个用词过於口,我要言语简短准確。”
朱翊钧又扔掉一个。
“用词过於平淡,让人看了心中毫无波澜。”
一张张稿纸被朱翊钧扔掉。
周围的书生有的已经开始汗流瀆背了。
他们不是没有被人批评过写的书,但是那也要看批评者是谁。
平日里书局收书的掌柜的这样说,他们不能说是无动於衷,但也不会如此紧张。
但是这可是皇帝,被皇帝批评的人总觉得自己好像犯了大罪。
一个个的惶恐不安,生怕下一刻皇帝就生气。
不仅是被批评的人紧张,没有被批评的人同样紧张。
就好像他们是即將判刑的人犯一样,只有被判刑和等待判刑。
不管什么结果都是不好受的。
大家都很著急。
“这个写的不错,是谁写的?”
朱翊钧讚赏的点了点头,这书算是有点网文的样子了。
他自己看了看名字。
刘树庭?
一个年轻,但是身体很壮的人站了出来。
朱翊钧略感异,这人的气质和周围的书生还真的有些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