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大酒店的发展】(2/2)
就算未来开10家,也才16家半岛酒店,並不算多。
隨著时间的推移,半岛酒店的林氏家族印跡越来越强,林正杰也开始当做自家的酒店,所以在发展上很上心。
叶绍良、周梁淑怡、江志强一道来到林正杰的办公室,林正杰也让陈伟忠出席了这次关於传媒集团的会议。
“这一次,將军澳招標电视城,第一是价格,第二是设计方案,这是港府决定谁是投资者。今天大家来,便是討论这次入標的事情。”林正杰说道。
在林正杰的游说下,港府决定提前在將军澳招標『电视城』。之所以没有批给传媒集团,港府也是不想被人詬病,毕竟香港还有无线电视台。
陈伟忠说道:“据说,邵逸夫拉拢了李家成等六大財团,决定和我们竞爭电视城。不过无线电视台这两年已经走下坡路,和我们的收视率比较,已经成了4:6。很明显让人看出,我们亚洲电视台才是香港最受欢迎。”
眾人有些自豪起来,隨著『港流文化』的兴起,亚洲电视台也一跃超过无线电视台的收视率。无论是『港流剧』、还是『港流音乐』,亦或者『港流综艺』,不仅完胜无线电视台,更是成为亚洲娱乐的霸主。
一部《蓝色生死恋》便红遍亚洲,被十几家亚洲的电视台购买版权;一部《百万富翁》,更是已经被西方国家电视台纷纷购入,仅版权收入就是电视台的一年纯利不止.
叶绍良马上符合的说道:“確实,无线电视台已经没落到不能独立完成这个项目,就是他们巔峰时,也怕是不敢投资这样的项目,拉拢六大財团加盟,不过是信心不足的体现。我们既然要做港流文化的发明者和开拓者,自然势在必得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占地面积高达80万平方尺,相当於半个三分之一太古城还大,唯一可惜的是,只能租赁不能购入。”
受中英合约的影响,港府每年只能卖50公顷土地。这幅对皮那么大,港府不可能拿出来拍卖,但林正杰游说港府时,已经言明『港流文化』已经事关香港经济的发展,必须有一个现代化的电视城。所以港府便这种採取租赁的方式,一共是30年的租期。
30年租期,虽然建筑会投资不少,但是后期续租就行。
林正杰投资这幅地皮,也没有抱著开发房地產的想法,所以对於租期的事情,並不放在心上。他现在想的是,要在三年內建成一个大型的『电视城』,供港流文化发展。
“好,租金价格6亿,建筑投资12亿,我们总计投资18亿港幣,兴建这个电视城。建成之后,有一座行政大楼,六座录製大楼,和大型户外拍摄现场相信这个方案,无线电视台和他们的合作人,不会捨得的。”
无线电视台一年才赚多少亿,岂有敢如此投资的。
实际上这个录製大楼,未来是需要『可租赁』的,不过是需要付费而已。
“好的”
隨后,大家聊了聊具体的方案,將標书大概做好,並准备交给港府。
一周后,亚洲电视台中標將军澳电视台,让无线电视台『狙击』的想法彻底落空。
这几年,无线电视台颇有些『秋后蚂蚱』的模样,频频搞一些小动作;比如无线电视台模仿《百万富翁》,也搞了个『有奖回答』的节目,被亚视告上法庭,最终法院裁定这个节目有抄袭嫌疑。
但就算如此,依旧阻止不了『港流文化』的崛起。
无线电视台。
邵逸夫坐在办公室里,忧心忡忡,亚洲电视台势不可挡,不仅在香港厉害,还在亚洲,甚至世界厉害起来。
“如果再不改变策略,无线电视台要完蛋!”
很快他发现一个问题!
方怡驊这一次也附和的说道:“我们也可以做『港流文化』,林正杰本人经常宣传『港流文化』,说是『香港大文化產业』的前景非常有前途.所以,我们乾脆虚心请教,也做港流文化。”
港流文化从1988年的『hot组合出道』事件开始,如今已经过去三年的时间,这期间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產业链』,覆盖电视剧、综艺节目、港流音乐、明星包装、服装等方方面面,甚至包括了漫画產业、游戏產业。
虽然还不能说在亚洲做『霸主』,毕竟日本的文化產业目前还是发达一些,但凭藉香港一个城市,却取得如今的成绩,显然这个系统优越性可见而知。
邵逸夫终於下定决心的说道:“好,你来负责这个事情,按照传媒集团的模式,也搞一个娱乐公司,再拍摄港流剧”
他已经老了,对於新生的事务实际上已经没有精力了。如果不是亚视取得的成绩亮眼,且有林正杰在宣传,他都不会考虑的。
如今,他也只能將事情交给自己的红顏知己去做。
“好的,我们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直接挖一些人才过来,很快就可以搭建起来。”
“嗯,你大胆的去做吧!”
当方怡驊离开后,邵逸夫忍不住摇摇头,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林正杰的传媒集团,能搞那么多创新出来?
而他也没有想到,七十年代他失去了电影霸主地位、八十年代他失去了电视霸主地位,而如今,他甚至被逼到墙角。
最近,现代货柜和中远洋合组的財团,投中葵涌八號货柜码头的两个泊位;剩余的两个泊位,则被国际货柜投中。
此时的林正杰,已经取代李家成在內地的『第一人』身份,成为中资合作的首选。特別是林正杰帮助中信香港收购现代证券后,更是树立了很大的影响力。
而此次现代货柜和中远洋合组財团,便是內地企业认为林正杰更容易作为香港的靠山。
这些年,李家成在林正杰面前已经越来越落后,特別是海外投资都不佳的情况下,更是已经落后林正杰家族很多。
可以说,香港不再是李家的城,而该是『林家的城』。
林正杰並不白得这些名誉,他兴起的『港流文化』、『科技產业』,都將为香港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另外一方面,泰富集团在海外扩张,受益的也有数万名香港投资者。
可以说,林正杰如果『富可敌国』,那么香港也会跟著沾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