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稳定优先(2/2)
“陛下驾到~!”
仅存的一名中官头戴今日新作的乌纱笼巾却非冠,趋步到堂前高唱一声。
却非冠有非常显眼的护耳,戴在头上能將两耳覆盖,如同一个方形半覆式乌纱头盔,面目两侧还有垂下的笼巾,半遮住脸颊,只露出双眼、鼻樑与嘴唇下巴。
取不多听,不乱视之意,可以避免是非。
今日公卿们也都穿戴崭新锦袍,黑质暗,再次一些也是黑色其他纹饰的丝织物。
也就太尉杨彪、卫尉周忠是武职,穿絳色服饰,戴硕大武弃冠,冠两侧装饰黑褐色相间的羽饰。
公卿服饰冠帽上来看,一切都开始向好的一面发展。
刘协上前落座主位,公卿施礼齐呼:“臣等拜见陛下。”
“免礼。”
刘协目光环视,公卿神情尽收眼底,就问:“子奇公,何以断定去卑所言你真假?又无赵基佐证,怎能轻信?”
“回稟陛下,若是別处老臣不敢贸然相信,若是卫氏,当有七成可信。”
杨琦拱手:“臣已提问狱中卫氏男丁,业已证实。”
刘协頜首,遂问:(“那赵基是何说法?”
“臣以为赵中郎应是知情的,若无赵中郎,匈奴人岂会这般顺服?只是顾忌卫氏树大根深,赵中郎这才不做上表。”
杨琦说著抬头:“恳请陛下任选良臣,领大司农事。”
九卿多数不全,东迁途中,九卿级別的护卫力量不足,要么带著属吏战死,要么飢谨饿死、病死。
能活下来的百官主要就两种,年龄大的普遍地位高隆,有更好的待遇;
要么就是身体素质好,一路扛了过来。
刘协见三公似乎要举荐,就问:_“议郎赵元明如何?此三朝宿臣,歷任州郡,又有殊功。有赵元明出面,赵基自会鼎力协助。”
司空张喜拱手:“陛下,赵元明在外督领兵马,实不便更替。臣以为黄门侍郎钟元常法度严明为人方正,又数为使者,与虎责、匈奴相熟,可使钟元常守大司农府事。待时局稳定,再任选良人。”
钟资歷、名望都足够,直接升大司农接管这么庞大的財富就多少有些单薄。
太尉杨彪另有人选:“陛下,若赵元明不便拜领大司农,不妨以议郎赵子茂领大司农府事。赵子茂与赵基分属同宗,利於斡旋。”
杨彪说著扭头看张喜:“钟元常为人刚戾,虽不失变通,但言语间难免激怒虎賁、匈奴义从。赵子茂临近边郡,能安抚匈奴义从,不使作乱。”
见这两伙人爭財政主导权,之前这还是个得罪河东衣冠的苦差事,现在却成了热门。
刘协倾向於杨彪,就问张喜:“司空可能担保钟元常能顺利安抚匈奴以及虎责?”
张喜犹豫见,见杨彪斜眼看他:独坐一边的御史中丞杨眾更是咧嘴讽笑侧坐在天子身前的侍中杨琦则面无表情,似乎也想看他的难堪。
张喜略沉吟,就说:“虎賁中郎赵基忠顺朝廷,岂会生乱?老臣以为,
钟元常可以达成使命。”
杨彪则对刘协说:“陛下,卫氏所蓄乃河东之財。赵基晓畅大义,然虎未经严训,恐怕会生出祸端,不可不慎。不若明日征赵基、去卑入朝,当面询问。”
“臣以为不可。”
卫尉周忠反驳:“今虎賁牵制匈奴,若征赵基入朝,若匈奴作乱,虎责乘势譁变,又该如何?”
他对著刘协拱手:“陛下,臣以为可遣重臣前往,临场决断,切不可拖延,迟则生变!”
这也符合杨琦的心思,他不在乎钟还是赵进位九卿,现在最重要的甚至不是拿到这笔巨额財富,而是怎么维持虎责、匈奴的稳定。
只是公卿折损颇大,他堂兄第三人各属一脉,终究出自一家,有杨彪表態即可。
他是侍中,天子不问,他不便表態。
杨眾是御史中丞,现在没有侍御史,所以杨眾的主要职责是维持会议秩序。
於是杨琦去看侍中刘艾,刘艾担任过陕令,与杨氏亲近,
刘艾拱手:“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估算藏金数额,並封赏虎賁、匈奴义从。”
立刻去查数额,再分钱。
虎賁、匈奴义从好打发,每人几万钱就能满足。
难的是赵基与去卑,赵基此前功勋就不好封赏,去卑也是类似,总不能再封去卑一个县侯、王公爵位。
刘协目光落在了杨琦身上:“还要劳烦子奇公深夜前往。”
“臣领命。”
杨琦应下,又说:“臣请尚书裴茂隨行。”
“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