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黄老兵法(1/2)
第217章 黄老兵法
晋阳东郊,一身粗布孝衣的高柔牵驴而行,来到军市。
这处军市服务汾水东岸的义从营,义从营中不缺应徵服役的匈奴贵族。
匈奴贵族对目前的军营生活相对满意,唯一不满意的就是步入六月后天气酷热。
同时赵基又不给他们放假,现在离石王庭正举行匈奴六月盛会,这对分散游牧的匈奴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集会。
商业活动、各种竞技,以及蓝天绿草,牛马肥硕,就连各家女子也能吃饱,身形显得丰润。
不过因为年初单于更替,现在的单于又被强留在中都陪伴天子,所以离石王庭的六月盛会寡淡了不少。
而在义从军营里,会给他们分发崭新的军服;就连器械、鎧甲,也会统一发放。
结束应徵后,还准许他们携带鎧甲、器械返回部族里……对匈奴贵族来说,肯定不缺这些军械、鎧甲,可对应徵的匈奴牧民来说,这就非常的重要。
共同的服役经歷,穿著一样的军服返回部落,还有优良的器械鎧甲,义从之间彼此联合,自然能提高地位。
匈奴部落里的日常地位很重要,地位越高,分到的草场就好,受到的剥削就少,经济积蓄就多,未来发展就好。
能生育更多孩子,也多能抚育长大,普通的牧民也能壮大家系,扩为小部。
而这一切,就是赵基提供的稳定秩序,这个分配秩序下,应徵义从自然是获利的。
都沦为应徵义从了,自然要清楚认知到自己身份的变化。
义从,本就应该以赵侯的爪牙自居;反正返回本部后,周围人也不会待见他们。
普通匈奴牧民应徵后都有较好的前程,贵族们自然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也就能忍受枯燥的闭营生活,前后训练一个多月时间,终於可以五日一休,放鬆放鬆。
听说再过一个月,就会对他们执行三日一休的管理办法。
因此这些散漫惯了的匈奴贵族,也能克制、忍耐。
闭营训练这种事情本身就蕴含著练兵精髓;適应这个训练过程,这些本就有指挥、管理经验的匈奴贵族更容易揣摩到一些门道。
能学到宝贵的赵氏练兵法门,再懒惰的匈奴贵族,也会坚持下去。
何况晋阳这里聚集的大军已经形成了镇压、吸附效果,没人敢轻易逃离、对抗晋阳大军。
这个巨大集体里,每一个拥有身份的人,都会维护这个集体,特別是在能吃饱肚子的情况下。
於是高柔牵驴进入军市时,就见本该散漫的匈奴义从结伴採购物资,钱普遍比较豪爽。
若是遭遇爭执,立刻会有巡查军吏过去调解,往往都是一起责罚。
高柔立刻就发现这处军市的不同,没有几个女人,即便有,也是摆摊卖杂货,做正经小买卖的村妇。
他牵驴走在军市里,也就瞭望塔上的一个持弩军士观察他。
高柔见有写信的地摊,走过去就见温恢一身半旧短衣,戴著竹笠坐在矮桌前正削刮竹简。
竹木碎屑覆盖在温恢膝盖,快要淹没他穿草鞋的双足上。
高柔垂目,见温恢脚上只有灰黑草鞋,双脚不怎么干净,没穿袜子。
他与温恢也就一面之缘,以为看做错了,更是仔细打量:“可是温曼基?”
“原来是,现在不是了。”
温恢隨意回答,抬头也打量高柔,一时没认出来,略诧异:“足下何人?”
高柔身上的粗布孝衣,在他看来应该是一种偽装。
温恢现在十八岁,而高柔已经二十二岁了。
算起来高柔也是神童,曹操入兗州时,高柔就劝乡里人,说曹操不是一心保境安民的人,势必要向外发展;而陈留郡守张邈也不是久居人下的人,他们两个早晚要反目交战,劝乡里亲友一起迁徙去躲避。
高柔当时年幼,尚未冠礼,他父亲又只是蜀郡都尉,只是陈留高氏的旁支。
乡里人不以为然,还反驳说曹操、张邈情同手足,认为高柔过於忧虑。
当高干在河北站稳脚后,高柔立刻带著族人北上投靠高干,结果先是曹操杀边让,紧接著兗州大乱,陈留士人因乡人边让被杀,积极反抗曹操,普遍遭受血洗。
此刻见温恢神態如故,高柔拱手:“某陈留高柔高文惠,隨兄长来太原时与君有一面之缘。”
他字文惠,与温恢的姓名一样,一开口立刻唤醒温恢的记忆。
温恢记忆本来就很好,才想起高柔,只是当时高干身边眾多隨员之一。
那时候高干还没被袁绍表任为并州刺史,但为了拉拢太原人,曾走访太原各家。
只是那时候的温恢正在守孝,也被王凌拉著来见过高干这伙中原俊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