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搁置决议(2/2)
“那他能做雍州治中从事?”
赵基反问,张昶沉默了,举荐傅巽的话,虽说要承受傅巽的人情,可也要担责。
想到傅巽的为人才器,张昶道:“別无良选,目前此人为佳。”
李催执政时,重设雍州。
雍州此前就存在过,拆掉后析出了凉州、朔方。
李催执政时,拆凉州弄出雍州。
这个事情弄的很乱,李催是北地郡,隶属於凉州,这么一拆后凉州分为了东西两部分,雍州反而在最西边,
“雍州之设,乃李催乱政也,宜废此政。此事我会上表门下省,请求朝廷决断。”
赵基语气平缓,表达自己的態度:“雍凉合归於一,待我先徵辟他为幕府从事,考察才能后再做选任。”
如果雍凉並立,地盘还是那么个地盘,但要设立两个州部,两个治中从事,
两个主簿。
现在他没有那么多可靠人手接替,就连下面的郡县也没有掌握几个。
这种遥控,他寧肯不要,有尾大难除的隱患。
赵基思索著:“如今凉州以马腾、韩遂以及天水豪桀称强,草擬文书,向他们表达我的亲善之意。明年二月、三月时,我再重设州部。”
凉州的北地郡李催、傅氏的老家已经被北地胡侵占,这是诸羌混合汉边民、杂胡发展而来的新胡,不同於传统的诸羌、匈奴,被各方称之为北地胡、北地美。
与之类似的还有秦胡、卢水胡,北地郡文不能取消,於是北地吏民內迁到左冯翊地区。
所以黄河以西,基本上也就三辅、天水还算稳固,诸胡少;再西边的陇西、
金城等地也有马腾、韩遂这些军阀支撑著场面。
这两个人当年没少造祸,但与其他汉豪强一起保卫家乡的决心还是挺坚决的。
至於三辅、弘农,这是传统的司州地界,归赵彦的司隶校尉衙署治理。
实际上目前赵彦也就能治理河南尹、弘农郡,说是治理,也只是有官吏纠察大权。
具体执政,依旧落实在各县。
县,才是执政的基本单位;县府县吏编制三十多个人,郡府只有十几个人,
州部二十余人。
不管是钱粮物资征派,还是役兵役的落实,都要一级级下令,由县令长负责执行。
县令长拒绝执行的话,州郡命令就是一纸空文。
因此河南尹的实际执政权力在河南尹毕諶手里,弘农郡的在郡守段煨手里。
可赵彦这个持节司隶校尉本身就是重量级的纠察单位,朝臣尚且能闻风抓捕审查,至於不听话的吏民,都在惩治范围內。
赵基这里军队威力不衰减,那赵彦的话就有作用,也只是有限作用,不能太过期待。
毕竟阳奉阴违的两面人,投机派,始终都有。
除非將郡县两级换成自己人,这些人会坚决贯彻赵氏的命令,咬牙镇压、治理本县豪民。
张昶这里见赵基不急著重设凉州州部,也就不再督促。
赵基最缺的就是时间,有时间沉淀,才能积赞班底,將重要岗位安排在自己人手里。
这就是一场熬鹰,要么关陇土人主动靠过来,接受赵基的考验、审查。
徵辟进入幕府进行歷练,缔结君臣名义、羈绊,然后再外放兼任州吏。
这样的话,是赵基派自己的故吏监管凉州。
否则的话,是赵基有求於他们,那就是合作关係。
赵基寧肯一直空著,不设立凉州州部。
反正阳朝廷那里有老头儿压著,吕布想要任命什么凉州、雍州的刺史、州牧,都能驳回去,无法在门下省通过。
可一直空著也不是个事儿,会引发舆论声討。
问题也很明显,李催郭没有剪除,无法近距离影响凉州,赵基凭什么给凉州豪桀让利?
想当官就来大司马幕府应聘,不想当官那就继续当你的豪强。
以后若是剪除豪强,也怨无人为他们求情、说话。
赵基连近在尺的上党、代郡、雁门、西河、上郡都不怎么感兴趣,不急著插手,更別说是遥远的凉州!
重设了州部,就要对当地负责。
急著插手,搞不好马腾、韩遂討要积欠军的公文就能摆到赵基桌案前。
这种时候,是真的不能急。
没有州部,难道凉州吏民的天就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