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计划改变(2/2)
不仅是袁绍那边,公孙瓚这里也要安排下去。
这次中原决战,自己將袁术打的越惨,那袁绍爆发的就越猛!
袁氏的影响力、基本盘就那么大,袁术自己守不住,这些人也不想引颈就戮,投靠袁绍就成了唯一的退路。
也就歷史上刘备敢去截杀袁术,其他人谁敢?
处理好这件事情,另派专人送信后,赵基继续返回河渠里泡脚。
反正打仗也不急在这一天,怎么都得夜里回营选派斥候,半夜时就派发斥候,出伊闕关、虎牢关分向侦查。
后续军队最快也需要两三天时间准备车马,行军也只能赶在早晚行军,午间两个到三个时辰內不適合移动。
人如此,马匹也是。
现在军中大小骑军都分散安置於阳南部的山区,在这里觅食牧马。
集合这些骑士需要时间,重新分配车辆、物资也需要时间。
斥候侦查后,规划行军路程也需要时间。
盛夏行军,最关键的就是『汲道”,行军时可以短暂脱离水源区域,但歇脚时必须有稳定的水源。
大军行进,失汲道,就跟迷路一样可怕!
中原虽有汝颖水系,但四月以来降雨也不充沛,很多细微支流处於乾涸状態。
赵基原计划是兵出虎牢关,只率部分军队出击,军队轮番作战,可以减缓后勤压力。
就是出击时,也能分出部分军队乘船从水入黄河,再入鸿沟,接入中原水系。
整个军队行军、作战,围绕鸿沟水系进行,顺著鸿沟直捣陈国!
乱世之中,大旱之年,陈国凭什么粮食產量稳定?
就是因为鸿沟水直直接入陈国。
鸿沟就算有淤积,流量大不如前,但满足陈国灌溉还是可以的。
这条鸿沟水穿过陈国境后进入汝南东部,並与颖水合流,颖水向东南而行,匯入淮河颖水入淮口处,距离寿春不足百里!
可现在,贾翊预判南阳的吕布將成为断腿的骑土,那自己只能从伊闕关出兵,逆向走当年孙坚討董的路线,经过鲁阳后抵达宛口周边。
这条路线的好处就是可以提前收拢颖川的粮食与人力,因许都在颖川,所以去年秋冬颖川恢復的更好,种了大面积的宿麦。
颖川面积不如汝南一半,可论今年夏收的粮食產量,也就比陈国差一些,绝对比汝南多。
汝南多山,征粮、运粮的成本太高了,可以从容慢慢徵调。
而颖川的粮食相对简单,只要抓住阳翟、颖阴、许都这三处,能得二百万石粮食!
按著战时口粮供给,每人每月吃三石粮食,每匹马吃十五石粮食,这批粮食足够自己吃五个月!
再算上外围徵集的粮食,这次拼不死袁术,也要耗死他。
既然决定遵奉贾翊的意见,赵基也必须向吕布打招呼。
当夜返回显阳苑大营,赵基將秦宜禄招来,將白日写好的公文递给他说:“我听闻袁术將要派遣叛军强征汝颖粮秣、民壮,我不知大將军如何做想,我是不能坐视。还请通告大將军,若大將军不做反驳,我將率兵自伊闕关南下,入驻许都。”
秦宜禄翻阅赵基的公文措辞,跟赵基言论並没有较大出入,就说:“大司马,大將军破除南阳诸贼,天子得以安身,朝廷亦有屯种自足之状。如今所虑,乃汝颖宗贼也。彼辈若与袁术相连,正好一併剪除。”
“多此一举。”
赵基点评一句,就说:“我不知大將军近来受到了什么影响,他怎么也开始讲究这些?汝颖大姓豪强,去年冬春曹操假进討黄幣之名,行除异己之实。以我观之,残存之大姓宗贼,必与曹操、袁绍有所勾结。遣人治之,何愁罪名?”
秦宜禄汕汕不语,秋冬分兵驻屯汝颖时,吕布连许多大姓、豪强的祖坟都挖了,按著道理来说,就该逮住机会往死折腾这些坟主人的后代,免得这些人作乱、捣乱。
见秦宜禄神情,赵基忍不住哼笑:“我看他是被那些公卿吹捧来吹捧去,迷失了自己,真以为自己就是国之辅弼当世周公?后人编纂史书,他只会与囂、公孙述一类做传,別说霍光,就连梁冀、竇武也在他之上。”
闻言,秦宜禄忍不住一嘆:“大司马,公卿虽已无权,然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谁能轻视?”
“所以他不敢得罪这些人?”
赵基讽笑,看著秦宜禄就说:“帮我传句话,告诉他,就说世人皆有一死,贪占南阳千里沃土,死时又能占几尺?我希望抵达宛口时,大將军前锋也能抵达宛口,与我会师一处。至於那些公卿,也一併带上,他们应该想我了。顺带告诉他,就说汝颖、陈国今年夏粮、秋粮前后能余千万石。我们不拿,让袁术拿了去,那就祸事了。”
千万石的粮食,是从各处牙缝里扣出来的预估数量。
再多的话,征粮成本就高了,反而得不偿失。
征粮、运粮,还不能逼反吏民,其中有个底线在。
从各县征粮,效率低微,数量也不会太高,还要顾虑当地百姓的感受。
而军屯就很爽,许下军屯基地產粮高,徵收效率也高,可惜的是许都骚乱,吕布贪南阳土地,专心经营南阳去了。
如果顶住许都骚乱的压力说这些也迟了,真顶住压力,也就没有陈王遇刺,袁术兼併陈国的破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