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原路折返(2/2)
各方军队混战这么久,对掩护己方行动机密十分用心,频繁的往来攻杀,仿佛勺子来回剐冰激凌,再多的人口也撑不住。
军队的军纪,远不如春秋之际。
赵基一夜未睡,直到孙策主力渡河后,赵基才鬆一口气,整个人轻鬆起来。
与吕布联军在一起,赵基反而没有那么担心因为吕布老了,做事会反覆衡量,把握十足时才会动手。
孙策也就比自己岁数大一些,正是富有勇气,极具冒险精神的年纪。
所以自己疏忽露出机会,孙策会冒险;自己再谨慎不给机会,孙策可能也会冒险。
对付曹操的关键时刻,赵基可没有驱狼吞虎、取巧的心思。
这种时刻,不受控制的变量越少越好。
只要曹操敢率兵南下,或者在陈留多观望几日那孙策就能袭击成功!
就孙策这种人,逮到机会,又怎么可能只要一个青州?
纵然不要充州的地盘,顺路搞破坏,抢些物资放点火,都能有效振奋士气。
同时抓人口,搞人才销售市场,也能激发青州的生產活力。
就这样,太阳升起来的时候,赵基才抓紧时间补觉,恢復精力。
而曹操的两拨使者也不分先后抵达许都与陈县,入朝使者携带诸多信件、公文,使者队伍分开,抓紧时间拜謁吕布,並向陈纪、荀攸、应动与伏完投发书信。
大鸿臚衙署,后院內陈纪正在避暑,摇著蒲扇,接到了荀或的信。
恰好陈群也在,赵基剥夺陈群许下邸阁长的职务,反手錶升陈群为黄门侍郎,陈群不想去都上班,就留在许都。
反正三省也有隨驾的官员,多他一个黄门侍郎也不算事。
父子两个翻阅荀或的信,陈纪闭眼摇扇,语气含糊神情愜意、慵懒:“文若这是急了呀,大司马分明这是要逼杀曹操。”
曹操如果完蛋,荀或为首的这股汝颖土人还能怎么办?
是厚看脸去投袁绍,还是找別人?
反正吕布这里是不可能了,如果乱军之中荀或这些假死的人被赵基抓住或斩杀,吕布得到证据,立刻就会诛连这些人的三族。
陈群仔细阅读荀或的书信,荀或態度悲观,竟然向陈群委託家室。
可陈群不认为荀或会没有破局的办法,就问:“父亲,玄德公纠合各军,其眾不下十万,若是走淮水破寿春,大定淮南,再督兵向北,形势將会如何?”
老刘家不缺这样否极泰来的先例,就目前来说,刘备的確有兼併袁术,掌控徐扬割裂东南的潜力和机会。
毕竟曹操还没有抵达陈国,赵基更没有正式討伐曹操,一切还有迴旋的余地。
如果期间刘备快速兼併淮南,那宗藩做大,曹操就有投靠刘备,援引刘备威势以自卫的选择余地。
陈纪停止摇扇,眯眼思索片刻,摇头:“甚难,当年刘玄德贪徐州之利,如今又贪江淮。他越是急进,越是难以成功。”
见陈群狐疑神態,陈纪也清楚儿子的心思,就告诫说:“两淮空虚官民乏谷,今年虽有涝灾,然陈国產粮依旧是豫州之冠。大將军与大司马得陈国新粮,又怎么会怕刘玄德?
不说大將军,仅仅大司马稍稍出手,徐州顷刻间就非刘玄德所有。”
陈群低声:“那文若所请?”
“自不能漠视,大將军府中主簿空缺,虚位以待,长文可有意乎?”
陈纪询问,陈群沉默以对,片刻后还是拱手:“愿听父亲教诲。”
“去了大將军魔下,就专心侍奉大將军,绝不可如文若那样招惹祸端。”
陈纪睁眼看蔚蓝的天穹:“刘玄德为人刚直,江淮之士失身於袁术,又怎么敢轻易依附刘玄德?若是刘子芳督兵向北,淮南將归於刘子芳。刘玄德不出兵淮南还好,若是出兵,与刘子芳遭遇,將会如何?”
陈群听了默然不语,只能祈祷刘备的运气不要太糟糕。
刘艾在宗室中的名望比刘备高,又是朝廷委派的扬州牧,去接管本就隶属於扬州的九江、庐江,实属天经地义。
刘艾只要敢担保,那从贼的许多人都会选择刘艾。
如果这时候刘备纠结各种军队前往淮南,刘勛、孙责这些人极有可能临阵之际,发动正义的反戈,跑过去追隨刘艾。
比起刘备,刘艾当过董卓相府的长史,又是天子近臣,也受赵基的信任。
袁术旧部,自然更倾向於扬州牧刘艾。
陈纪父子討论决定帮一把荀或,而荀攸闭门谢客,根本不看这位『族亲乡党”的书信。
反倒是应,看了书信后,立刻入宫拜謁天子,为曹操陈情伸冤。
应,代表的是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