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天阔人心宽(2/2)
周玉顺笑著说道:“几天?这机器一天就种好了,我这点地哪里够的著几天的,我们村的地几乎都是一天……”。
顾山跟个好奇宝宝似的,在不需要换膜的时候就这边瞅瞅那边看看,这么说吧,此刻的顾山人生头一次看到这种大拖拉机是怎么播种的。
也头一次知道的种子居然是蓝色的,而不是他想的那种灰灰的或者是褐色的,甚至是绿色的。
周玉顺见顾山好奇,於是开始给顾山解释起来:“现在种地说简单也简单,说麻烦也麻烦,简单呢是人工少了,大多数都是机器干活,麻烦就是每一亩地的投入高了,像是我这一块地,除了种子的费用,地膜的费用,还有滴灌带、肥料、脱叶剂、管理费、人工费、机采费和人工採收费什么的……”。
顾山听的有点懵,他头一次觉得这地种的好像还挺繁琐的,以前他回老家的时候看到堂叔爷种地觉得挺简单的,就是每天除除草扒扒叶子什么的,好像也没有这么繁琐的步骤。
“我们这边好一些,土地承包的费用没有,如果有的话,每亩怎么说也得一千来块钱,要是这样的话,我们一年地种下来吃沙子都不够,像是我认识西南场那边的一个老乡,他在那边就是包地种的,因为户口什么的没有过来,所以他去年刨去了租地的费用,整年一亩地下来仅收了两百块钱还不到,差点连裤子都赔掉了”周玉顺和顾山讲起了这边种地难的事。
对於这,顾山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因为在顾山看来如果种地来钱又快又好,那种地这事肯定轮不到周玉顺这样在內地失了土地的人过来种。
他只是对於种地这事儿好奇,但並不是说他就准备种地,说真的,顾山现在还没有听说过有人靠著纯种地挣到大钱的。
原本今天来的时候,顾山觉得自己能学到不少知识,结果陪著周玉顺呆了一天,看著周玉顺家的地种好,这才发现,现代化的耕种,几乎就没有人什么事,就算是今天这么多人干的事,只要是肯钱,依旧可以用机械来代替,唯一区別就是周玉顺这些实在是捨不得用机械来干,因为这样会增加他们种植成本。
对於周玉顺这些种植户来说,只要是能简单用人工替代的就用人工替代,能省下一分钱的成本都是他们自己的利润。
这也让整个村子大傢伙联繫的更加紧密起来,因为这时候就需要大家相互帮助,你家种的时候我过来帮忙,等到了我家种的时候,你来我家帮忙,无形中把村子里的人,甚至是外面村子的人都更加紧密的联繫在了一起。
这下顾山觉得自己终於明白了,为什么上次自己到了村里,几乎整个村子的人都到周玉顺家里吃饭,並且大家都亲密的像一家人一样了。
这事让顾山有点小感慨,因为他对农村还是有点印象的,在他的印象中江淮那边的农村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事精,像是你家的屋顶建比我家高了,你家建房子的时候占我家地了,要不就是挡著我家的阳光了,屁大一点事情就能闹出大事来。
家里兄弟多的欺负兄弟少的,有儿子的欺负没儿子的,有孩子的逮住所谓的绝户那欺负起来更不会手软。
什么同宗同族,根本就没有人当回事。
总之,弄的每当顾山在书上看到形容农民用朴实这两个字,心中都有点忍不住想乐,觉得写这文章的人估计是没怎么在乡下呆过。
但在这里,从周玉顺这些人的脸上,顾山还真的看到了书本上的那种朴实,憨憨的笑容,虽然这笑容的背后大字不识几个,却由衷让人觉得笑的真挚,让人觉得舒心。
这让顾山有点喜欢上了像周玉顺这样的一类农民,也开始微微喜欢上了这里。
“大家真团结,性子也都好热情!”
顾山衝著周玉顺笑呵呵的说道。
周玉顺听了拍了拍顾山的胳膊,伸手指了一下四周:“你看看四周!”
顾山看了一眼四周,发现四周光禿禿的什么也没有,简直就是欲穷千里目,根本不要上层楼,放眼望去四周都是苍茫一片:
天连著地,地接著天。
真是应了那一句:极目楚天舒!
周玉顺看到顾山一脸迷惑,笑著说道:“住在这里,这样的天地之下,养不出小心眼的人!”
听到周玉顺的话,顾山想了一下点了点头,表示深以为然。
“走,回家准备吃饭去!婆娘们估计现在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周玉顺见技术员开上拖拉机向著村里去,於是他拍了一下顾山,让他跟著自己,和村里几个老爷们一起,把剩下的塑料膜搬上suv拉著的小板车,运回村里。
顾山这边开著自己的皮卡,而原本要走路回村的汉子们,则是乐呵呵的挤上了后座,挤不上的直接蹲在后斗里,一帮人嘻嘻哈哈的,这帮糙汉子们讲著粗俗的小笑话,其它人听后跟著傻傻的,乐乐呵呵回村。
这时候顾山觉得自己的直觉是不是有点问题,居然觉得这样的场景有点诗意。
我个屮!老子审美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顾山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