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合拍片(2/2)
“是的,拍《黑洞》时,王睿就帮了我很大的忙,这次堪景和选演员也都是他帮著我一起完成的。”
赵坤还以为沈院长不愿意放人,难免有些志芯。
结果,沈院长却点头道:“王睿留校任教,但他还是缺少实践的经验,你能拉著他一起做,这很好。另外,我也希望你能给在校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实践的机会。”
沈院长话音刚落,赵坤就立马道:“院长,您放心,这次我本来就打算找一些学弟学妹们帮忙,不光是导演系的,摄影、美术、录音,包括管理专业的,都可以参与进来。”
说著,他又恳切道:“院长,我是咱们学校培养出来的,而且未来也会留在学校,如今有机会能让学弟学妹们参与电影的拍摄,多给予他们一些实践的机会,对我来说,是责无旁贷的。”
別看赵坤话说的漂亮,其实早就想打学校的主意。正如他刚刚说的,他是个新人导演,要是找那些製片厂的大爷们,少不了磕磕绊绊。一旦关係处理不好,他给你甩脸子,
使绊子,这还都是小事,万一要是恶意搞你,甚至把拍好的胶片给烧了、泡了,到时候恐怕连哭的地儿都找不看。
而且对於幕后製作这一块儿,赵坤太有经验了。摄影、灯光、美术、声音这几个部门只要有靠谱的人把著,剩下的都是些力气活。
说白了,就是剧组民工。跟普通民工相比,唯一的差別就是你会不会使设备。
后世拍戏,动不动就是几百上千人的剧组,全国每年要开几千部影视剧,上哪儿去找有专业背景的幕后工作人员,还不都是些剧组民工嘛!
而且这一行歷来都是师傅带徒弟,发展到后来慢慢地就变成了老乡带老乡。后世横店一年要接待几百个剧组,你去看好了,只要是打灯的,几乎清一色都是河南口音,还都是一个村一个村的。
学生多好啊,既有专业教育背景,又会使设备,任劳任怨,关键还便宜,这么好的牛马打看灯笼都找不看。
“好!”
沈院长则是另外一套思维,听到赵坤这番慷慨陈词,顿时满脸讚赏,道:“小赵,你有这样的想法,好啊!我代表学校谢谢你!”
“不敢当,不敢当。院长,我刚刚说了,这是我应当应分的。”赵坤连忙道。
“另外还有一件事就是你这部新电影的厂標,经过学校开会研究,同意让你掛青影厂的厂標。”
这个赵坤已经从郑老师的口中得知了,他试探著问道:“那厂標的费用沈院长大手一挥:“没有费用!青影厂就是为学校老师创作实践准备的,你即將留校任教,自然也是学校的一员。”
接著,沈院长又放缓语气道:“不过你也知道学校的经费一向都不宽裕,而且你这个项目是临时插进来的,並没有安排进今年的计划中,所以——“”
大家都是把话说一半,点到即止。
赵坤很明白,无非就是学校没钱,厂標可以给你,但是拍摄资金需要你自己解决。
“院长,资金的事我可以自己解决,您看能不能做成合拍片?”
“合拍片?”
本来听到赵坤说资金可以自己解决,沈院长还蛮舒心的。毕竟对於他们这些体制內的电影人来说,拍电影最难的就是钱。但听到赵坤说要做合拍片顿感异。
其实合拍片这个概念早就有了,远的不说,就说获得奥斯卡奖的《末代皇帝》,还有李连结的《少林寺》等都是合拍片。
九十年代以后,合拍片更是遍地开,《霸王別姬》、《大红灯笼高高掛》、《新龙门客栈》、《唐伯虎点秋香》、《东邪西毒》、《大话西游》等等,这些后世诸多耳熟能详的电影,都是两地合拍的產物。
赵坤解释道:“是这样的,我家有亲戚在香港成立了一家电影公司,他们愿意投资我这部电影。所以我想能不能让这家公司和青影厂合作,联合出品?”
“哦,原来有人投资啊!”
沈院长並不生疑,毕竟能学导演的大部分都不是普通人家,有海外关係很正常。
他仔细考虑了一下后,便点头道:“这个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