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独家新闻(1/2)
第93章 独家新闻
“黄记者,不好意思啊,学校让我给同学们做个报告,来晚了,实在抱歉!”
赵坤匆匆跑进会议室。
早已等候在这里的《京城晚报》的记者黄大发起身握手寒暄:“没关係,我们也是刚到不久。赵坤导演,感谢您接受我们的採访。”
同时介绍道:“这位是我们报社的录音员陆小路。”
黄大发显然对这次採访准备的很充分,带了录音员和全套录音设备。
“陆同志,您好!”
赵坤瞧看这哥们有点眼熟。
陆小路笑呵呵跟他握手道:“赵坤导演,您好!我是咱们学校录音系86级进修班毕业的。”
“原来是师兄啊!”
“不敢不敢,真要论起来您是85级的,您才是师兄。”
进修班是八十年代大学教育的一个特色,旨在为在职人员提高专业技能,更新知识,
以及提升自身素质。主要就是为了弥补人道洪流所造成的人才断档。
因为摄像设备昂贵,摄像还未普及的年代,录音是採访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说到录音专业,北电录音系是仅次於北广的存在。当然人家北广那是为国家级媒体服务的,央视的节目主持人大部分都是来自北广,也就是后来的中国传媒大学。
趁著陆小路在连接调试设备的工夫,黄大发跟赵坤閒聊道:“您今天给北电的同学们做了什么报告。”
“没什么,无非就是给大家灌点鸡汤。”赵坤笑著隨口道。
“鸡汤?”
黄大发显然对这个新名词不甚理解。
“哦,就是心灵鸡汤的意思,用来鼓舞人的,激发大家的积极情绪和心灵力量。”
“心灵鸡汤!”
黄大发嘴里念了一遍,眼晴一亮道:“用这个词汇来形容鼓舞和励志真挺形象的。”
赵坤只是一不小心说漏了嘴,他可不想当后世心灵鸡汤的鼻祖,摆手道:“这个词汇最早来自西方,所谓鸡汤其实是鸡蛋汤,是教会在特定日子里分发给教眾的食物,称之为『从善的精神之汤”,俗称『心灵鸡汤”。”
黄大发听的津津有味,在当下全面崇拜西方的语境中,赵坤这种能够很形象地说出洋为中用的名词,无疑是有文化的体现,是很有逼格的。
“赵导,您一定看过很多书吧?”
“呢,不算多吧,除了一些专业书籍之外,有喜欢的就看看。”赵坤含糊道。
他可不想拿什么禁书作为藉口来给自己贴有文化的標籤,然后再用诺贝尔数学家的小故事来暴露自己的无知。
“那您喜欢看什么书?”黄大发追问道。
其实在不知不觉间採访已经开始了,那台已经接好录音机的索尼採访机就放在旁边。
赵坤也发现了,他並不在意,虽然这次採访没有提纲,但上辈子多年的从业经歷,让他早已练就了一套应付媒体记者採访的本领,能够做到基本不踩坑。
当然现在的记者相对还是比较善良的,应付起来毫无压力。
“小说吧,我喜欢看小说。电影虽然是多种艺术的呈现,但我觉得本质应该还是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去呈现艺术的表现形式。”
赵坤三言两语就把话题拉回到了电影上面。
黄大发其实很想从侧面来了解赵坤这个人,可突然发现对方能够很轻易地就掌握了话题的走向,內心难免有些气馁。
一方面她作为一名新人记者很珍惜这次採访的机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赵坤友好的態度,她不好表现得过於础逼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