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尔滨尔滨(2/2)
只是在现代名气稍逊而已。
《穆稜河畔》註定是要出海的,赵坤不想呈现一座破破烂烂的城市去迎合西方的猎奇,他更想拍一些好的东西,即便只是1%的盆景,那也是中国。
上午开会,除了尔滨有戏份的演员之外,其他演员留在鸡西继续围读排练,副导演王睿留守,另外实践的学生,由各个组的老大各自挑选一半的人隨行。
没办法,如果一起带去的话开销太大。
秦奋买到的是下午四点十分由鸡西始发的快车,都是硬臥,在车上睡一觉,第二天到达尔滨后可以直接投入工作。
到了尔滨先要拜码头,尔滨话剧院出面接洽的是负责剧院常务工作的副院长陈力,同时也是目前国內知名的话剧导演,曾获得过中国话剧金狮奖和真理部五个一工程奖等重大奖项。
“陈院长,您好!”
陈力是三零后,约莫五十出头的模样。
他很热情地跟赵坤握手道:“赵导,久闻大名,没想到这么年轻啊!”
这人只要一出名,事情就好办,尤其像赵坤这种上过新闻联播的青年导演,一般人绝不会等閒视之。
因为陈虹已经和陈力提前接洽过,寒暄过后,赵坤便直接开门见山道:“陈院长,感谢贵院给予我们的支持,如果我们想今天开工呢,拍摄的话,应该没问题吧?”
陈力一听,难免异道:“布景美术呢?”
“哦,我刚才过来的时候,去对面看了一下,没问题,可以满足拍摄条件。我们这次主要是拍外景,不涉及內景部分。”
陈力一听就瞭然,点头道:“那没问题,对面那家旅馆一早就说好了,待会儿我陪你一起过去。”
“哟,陈院长,哪敢劳您大驾,不敢当,您派位工作人员帮著打个招呼就行。”赵坤连忙道。
陈力笑著摆摆手道:“咱俩是同行,只不过我导话剧,从未涉足过影视领域,正好有机会学习学习。”
说著,陈力话锋一转,语气略带苦涩道:“赵导,其实说起来,应该是我要多谢你才是,感谢剧组给予我们的机会。”
这话听起来多少有些心酸,自从影视业重新兴起之后,话剧行业普遍都陷入了低谷,
就算歷史悠久,成绩斐然的尔滨话剧院也不例外,目前早已是入不敷出了。
如果能有戏拍,不光是为剧院减轻负担,对於那些处於半失业状態的演员来说,也是一次机会。
要说尔滨话剧院,在国內称得上是独一档的存在,主要是其建筑採用了折衷主义的风格,巨大的圆弧形墙体围拱起,带有浓郁中华古建筑风格的石材齐脊屋面,建筑整体显现出文化积淀的深厚与凝重。
说句不夸张的话,跟京城人艺那苏式建筑风格的剧场相比,在审美上高出一大截。
上次赵坤和王睿、赵晓丁一起来尔滨堪景,特意跑到兆麟街来观摩打卡,无意中就发现位於尔滨话剧院对面就有一家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而且巧了,恰好就是一家旅馆。
作为高启盛在省城打工的招待所外景再合適不过了,而且连招牌都不用换,招待所本身就是旅馆。
电影不比话剧,除了表演形式的不同之外,更多地体现在创作过程的区別。从准备工作开始,灯光的布置,机位的架设,都要经过不断地调整,然后演员还要走光,灯光和摄影之间的配合等等。
陈力饶有兴趣地观摩了全过程,最后还颇为感慨道:“隔行如隔山吶!”
虽说导演的工作都是调度,但电影导演注重摄影和后期,而话剧导演则更依赖演员和舞台。
现场准备完毕之后,先开始排练。
隨著王晓帅的一声:“开始!”
就见一个足足有一米九五的身影出现在这座充满歷史底蕴的旅店门口,只见他身穿一件黑色的皮草大衣,顶著溜光水滑的大背头,嘴里叼著烟,悠哉悠哉地走下台阶。
看著满院子深近一尺的积雪,不由皱起眉头。
“hetui!”
正当他朝雪面上狠狠2一口时,就听到赵坤大喊:“停!”